LANCET:手术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哪个更好?

2017-03-25 MedSci MedSci原创

经导管瓣置换术(TAVR)和手术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后生物假体主动脉瓣的亚临床瓣膜血栓形成已被CT检查显示。近期,一项发表在权威杂志LANCET上的研究旨在评估外科和经导管主动脉瓣中亚临床瓣膜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对亚临床瓣膜血栓形成和随后的血流动力学以及临床结果的影响。此项研究对2014年12月22日至2017年1月18日在RESOLVE登记以及2014年6月2日至2

经导管瓣置换术(TAVR)和手术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后生物假体主动脉瓣的亚临床瓣膜血栓形成已被CT检查显示。

近期,一项发表在权威杂志LANCET上的研究旨在评估外科和经导管主动脉瓣中亚临床瓣膜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对亚临床瓣膜血栓形成和随后的血流动力学以及临床结果的影响。

此项研究对2014年12月22日至2017年1月18日在RESOLVE登记以及2014年6月2日至2016年9月28日在SAVORY注册表中登记的患者进行了CT成像,并使用专用的四维体积渲染在TAVR和SAVR之后,以不同的间隔进行成像协议。亚临床瓣膜血栓形成定义为存在瓣膜运动减少,以及CT显示的相应的低度萎缩性损伤。研究者们收集了基线人口统计学数据,抗血栓治疗和临床结果,并分析了所有患者的CT扫描,超声心动图和神经系统事件。

此项研究结果显示:在完成CT成像的931例患者中,RESOLVE登记处为657例 [71%],SAVORY注册表中为274例[29%]),有890例(96%)有CT可解读(RESOLVE登记处有626例[70%]),SAVORY注册表中为264 例[30%])。 

890例患者中有106例(12%)患有亚临床瓣膜血栓形成,其中包括138例手术中的5例(4%)以及752例经导管手术的101例(13%)(p=0.001)。整个队列主动脉瓣置换至CT的中位时间为83天(IQR 33-281)。亚临床瓣膜血栓形成在接受抗凝药物的患者(224例的8%[4%])中比在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中更少见(208例中有31例[15%],p <0.0001);NOACs与华法林同样有效(107例中有3例[3%]vs.117例中有5例[4%],p = 0.72)。

接受抗凝药物的36例患者中全部(100%)得到血栓缓解(华法林24例[67%]; NOAC 12例[33%]),但是,在22例未接受抗凝药物的患者中有20例持续存在(91%)(p <0.0001)。

亚临床瓣膜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为主动脉梯度超过20 mm Hg。虽然卒中的发生率在有瓣膜运动减少(每100人每年有4.12人发生卒中)或无瓣膜运动减少(每100人每年有1.92人发生卒中)的患者中无显著差异,但是亚临床瓣膜血栓与短暂性脑缺血(TIAs;每100人年4.18vs. 每100人年为0.60; p = 0.0005)和所有中风或TIAs(7.85 vs 2.36/100人年; p = 0.001)的发作率增加有关。

此项研究表明:亚临床瓣膜血栓形成常常发生在生物假体主动脉瓣中,在经导管手术中比常规手术中更常见。抗凝治疗(NOACs和华法林),但不是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预防或治疗亚临床瓣膜血栓形成有效。亚临床瓣膜血栓形成与TIAs和中风或TIAs的概率增加相关。

原始出处:
Chakravarty T, Søndergaard L, et al. Subclinical leaflet thrombosis in surgical and transcatheter bioprosthetic aortic valves: an observational study. Lancet. 2017 Mar 19. pii: S0140-6736(17)30757-2. doi: 10.1016/S0140-6736(17)30757-2.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JAMA:中老年人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生物瓣膜略优于机械瓣膜

主动脉瓣置换术中,选择生物瓣膜还是机械瓣膜,一直存在争议。一般认为机械瓣膜更结实,因此不容易损坏,再手术率低。但是金属机械瓣膜毕竟是异物,需要终生抗凝治疗,因此出血风险高。但对于中老年年人来说,选择哪种瓣膜呢?最新一期JAMA在2014年10月1日公布一项大型的回顾性研究分析,比较生物瓣膜与机械瓣膜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长期随访结果,比较患者长期生存状况,以及主要致死情况。研究选择年龄50-69岁之间

中国首例CABG后经心尖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

中山医院心外科TAVI手术团队 讯 近日,中山医院心外科TAVI团队再获突破,成功完成中国首例“冠脉搭桥术后经心尖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 蒋老伯今年71岁高龄,2年前因冠心病三支病变接受正中开胸冠脉搭桥手术,6月前又出现胸闷心慌气急等症状。检查显示虽然桥血管通畅,但蒋老伯这次病因为“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如不积极治疗将发展为心衰,只有通过再次开胸手术置换人工瓣膜方能治愈。

JACC: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介入治疗与主动脉瓣置换术

    背景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在一定的高风险手术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一个选择。但并不知道是否可以将TAVR安全地引入到低风险患者。    意义  在NOTION(北欧主动脉瓣膜干预试验)随机临床试验中,比较所有研究队列的患者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手术(SAVR)和TAVR的区别。    方法 &nbs

JACC:主动脉瓣置换术可降低保守LEVF和低梯度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死亡率

低平均跨瓣压力梯度(<40mm Hg)和主动脉瓣面积小(<1.0cm2)的患者并患有主动脉瓣狭窄(AS)和保守左室射血分数引起了人们对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的狭窄和生存利益的实际严重程度的不确定性。这项研究分析了AVR对低梯度(LG)AS和保守左室射血分数患者死亡率和存活率的影响,包括反常的低流量(即每搏输出量指数<35ml/m2),低梯度(LF-LG)和正常流量,低梯度(NF

JACC:对于无症状严重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置换术优于保守治疗

对于无症状严重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目前的指南一般建议观察等待,直到症状出现。该研究旨在比较诊断为无症状严重AS患者进行初始AVR vs 保守策略的长期随访结果。在2003年1月和2011年12月之间,研究人员使用了来自一个大型多中心注册登记的连续3815例严重AS患者的数据(主动脉射流速度峰值> 4.0 m/s,或平均动脉压梯度>40mm Hg,或主动脉瓣区&l

Circulation:临床疲劳量表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影响

半定量临床疲劳量表(CFS)是一种评估患者的虚弱程度的简单工具,其与老年患者的死亡率相关。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Circulation上的研究旨在确定CFS在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的预后价值。研究者们利用优化的CathEter vAlvular iNtervention(OCEAN)日本多中心注册表审查了1215例接受TAVR患者的数据。基于CFS阶段将患者分为5组:CFS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