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S 2014:序贯卡培他滨加贝伐单抗维持治疗对转移性结直肠癌有获益(CAIRO3试验)

2014-02-27 PCMC 丁香园

由荷兰结直肠癌研究组开展的III期 CAIRO3 试验的最终结果显示,对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人群,经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和贝伐单抗(阿瓦斯汀)(CAPOX-B) 诱导治疗后,与观察等待相比,序贯卡培他滨加贝伐单抗维持治疗可明显延缓疾病进展。所有亚组的患者均可见上述获益。这一发现报道于在圣弗朗西斯科举行的2014年度胃肠癌研讨会。 研究者同样观察到次要终点总生存方面也有获益,但无统计学意义

由荷兰结直肠癌研究组开展的III期 CAIRO3 试验的最终结果显示,对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人群,经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和贝伐单抗(阿瓦斯汀)(CAPOX-B) 诱导治疗后,与观察等待相比,序贯卡培他滨加贝伐单抗维持治疗可明显延缓疾病进展。所有亚组的患者均可见上述获益。这一发现报道于在圣弗朗西斯科举行的2014年度胃肠癌研讨会。

研究者同样观察到次要终点总生存方面也有获益,但无统计学意义。预定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仅有原发肿瘤摘除的同步疾病患者和诱导治疗后产生完全或部分缓解的患者人群可获得总生存益处。然而,上述发现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荷兰 Utrecht 大学的Miriam Koopman博士称,经6轮CAPOX-B 诱导治疗后行卡培他滨加贝伐单抗维持治疗可明显延迟首次疾病进展的时间,以及CAPOX-B 再诱导后从随机化到疾病进展的时间(如,二次进展),后者是研究的主要终点。

研究者称,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所有亚组的患者维持治疗后主要终点均有获益,而仅有原发肿瘤切除同步疾病患者和诱导治疗后出现完全或部分最佳缓解的患者可获得总生存益处。

研究细节

为帮助定义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和贝伐单抗的最佳治疗持续时间, CAIRO3 试验的研究人员评估了 CAPOX-B诱导治疗期内无疾病进展的患者经卡培他滨加贝伐单抗维持治疗VS 观察等待的效果。必须指出的是,计划对转移灶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被排除于试验。

共有558例经治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入组CAIRO3试验,受试者在接受6轮CAPOX-B诱导治疗后均出现缓解或疾病稳定,然后经随机分组分别接受贝伐单抗加卡培他滨持续维持治疗,或观察等待。维持治疗方案为卡培他滨每天两次 625 mg/m2持续治疗,加贝伐单抗每3周给予7.5 mg/kg。

首次进展时,两组患者均按方案接受CAPOX-B 再诱导治疗直到二次进展,并将其作为主要终点。中位随访期为48个月,观察等待组有61%的患者接受CAPOX-B 再诱导,与之相比,维持治疗组这一数字为47%。

研究者报道,观察等待组首次中位无进展时间(PFS1) 为4.1个月,与之相比,维持治疗组为8.5个月,进展风险减少57%。作为试验的主要终点,两组二次进展中位时间(PFS2)分别为8.5个月和11.7个月,风险减少33%。

研究者指出,从随机化到所有终点的时间均不包括诱导治疗的4、5个月。对首次进展后于因任何原因未经 CAPOX-B 再诱导治疗的患者而言,可认为 PFS2 等同于 PFS1。

首次进展后患者接受包括 CAPOX-B 在内的任何一种治疗。这一终点的临床关联可由以下事实加以解释:有相当数量的患者不能或不愿接受 CAPOX-B 的再诱导治疗。观察等待组和维持治疗组的中位 TT2PD 分别为11.1个月和13.9个月,维持治疗组风险减少32%。

观察等待组和维持治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8.1个月和21.6个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移疾病的给药无明显的组间差异,每一组均有约一半的患者接受全部四种药物治疗,12%的患者接受5种药物治疗。研究人员指出,维持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保持稳定,与观察等待组相比有临床非劣效性。

有趣的亚组差异

维持治疗后所有患者的主要终点 (PFS2)均有获益, PFS1和TT2PD指标也是如此,但更深层次的分析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治疗相互作用。

研究人员报道,在校正一系列潜在的基线混杂因素后,多变量分析发现,是否切除原发肿瘤及基线时同步或不同步转移与治疗(观察等待VS 维持治疗)之间可产生明显的相互作用。

研究人员在180例原发肿瘤切除且同步转移的患者人群中观察到最大获益。维持治疗下,上述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25个月,与之相比,观察等待组仅为18个月。对于230例同步转移且未切除原发肿瘤灶的患者,他们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6.3个月,而观察等待组患者则为14.9个月。

在随机化之前,接受诱导治疗并产生完全或部分缓解的患者经维持治疗后也获得了可观的中位总生存—24.1个月,而观察组患者的这一数据为18.8个月。

鉴于上述亚组分析中考虑了次要终点,研究者声称这些发现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验证。CAIRO3研究的主要转归为接受 CAPOX-B 诱导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可从卡培他滨加贝伐单抗维持治疗中获益。

原始出处:

Caroline Helwick.Maintenance Treatment With Capecitabine and Bevacizumab Is Effective i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Ascopost February 15, 2014,


作者:PCMC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EJM:来那度胺(Lenalidomide)维持治疗延缓骨髓瘤复发

       5月9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人们期待已久的3项临床试验的结果:对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给予来那度胺维持治疗可显著推迟复发时间。        不过,仅有1项试验显示来那度胺(Revlimid)维持治疗可带来总生存率的益处,因此尽管这些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期研究清楚表明来那度胺可带来实质性益

NSCLC:同药维持和换药维持利弊之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    刘莉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后,等待复发或进展,约50%的患者由于疾病的快速发展而失去了二线治疗的机会,由此又学者提出,在完成一线化疗后给予维持治疗,是否可以延长复发或疾病进展的时间,从而延长生存期呢?因此,近两年肺癌的维持治疗成为热点话题。维持治疗包括同药维持和换药维持两种模式。同药维持是指一线治疗4~6周期后如未进展,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维持治疗策略

   随着新药物的不断出现,晚期患者(尤其是某些经过选择人群)的近期疗效得到明显提高,无进展生存(PFS)期得以延长。那么,如何使这些结果转化为最终的生存益处?人们开始作出多种尝试来打破NSCLC治疗模式的常规。在病人完成初始化疗既定的周期数后,并达到最大的肿瘤缓解疗效后,是观察等待病情进展再治疗还是继续治疗维持疗效??“维持治疗”的概念应运而生,并成为肺癌治疗中的新模式。一、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是否需要维持治疗?

    最近几年,在各种的学术会议上,肺癌的医生都在讨论一个热点问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结束后,需不需要维持治疗?如果需要,是同药维持,还是换药维持?   其实,关于维持治疗的讨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关于肿瘤化学治疗的周期数的问题,在化疗诞生伊始,就发生过激烈的讨论。毕业于中国沈阳盛京医学院的李敏求(Min Chiu Lee)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

Zubsolv获准用于治疗阿片类依赖患者

圣路易斯(MD Consult)——2013年7月4日,Orexo公司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批准Zubsolv(丁丙诺啡/纳洛酮)用于阿片类依赖患者的维持治疗。该药物将作为包括咨询和社会心理支持在内的完整治疗计划的一部分。 根据该产品标签,Zubsolv属于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剂型为薄荷口味的舌下速溶片,每日用药1次。Orexo公司称,与其他丁丙诺啡/纳洛酮药物相比,

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的共识与争议

作者:解放军第307医院  江泽飞 王涛肿瘤维持治疗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概念最初来源于结核病治疗的经验,后续在白血病的治疗中得以应用。目前很多实体瘤治疗中都会应用维持治疗的概念,例如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等。“肿瘤维持治疗”是指对接受若干个疗程联合治疗后疾病无进展(CR、PR或SD好转)的患者,为巩固疗效而采取的进一步治疗。经典的模式是保留其中一个药作为维持治疗(Continu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