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stroenterology:MiRNA检测在巴雷特食管诊断中的应用

2018-06-13 zhangfan MedSci原创

研究发现,巴雷特食管患者存在特异的MiRNA过表达现象,是有效的巴雷特食管诊断方法,其中MIR194表达增加可能通过表观遗传机制参与疾病的发生

微小RNA(MiRNA)在生物样本中具有高度的稳定性,能提供组织特异性的信息,作为致癌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巨大。近日研究人员考察了MiRNA检测在巴雷特食管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前景。

研究人员对38名BE患者以及26名健康志愿者食管活检组织MiRNA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使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对BE患者和志愿者食管组织中的MiRNAs进行定量检测。经鉴别后,通过质粒表达相应的MiRNAs,并在正常食管鳞状细胞(NES)中表达反义寡核苷酸,分析其对细胞增殖和基因表达模式的影响。

研究发现,BE患者15中MiRNA的表达显著上升,其中11种(MIR215,MIR194,MIR 192,MIR196a, MIR199b,MIR10a,MIR145,MIR181a,MIR30a,MIR7和MIR199a)得到Cytosponge海绵验证。MIR196a,MIR192,MIR194以及 MIR215的表达增加最为显著,增加了7.9倍以上,曲线下面积(AUC)大于0.82。模型研究发现MIR7, MIR30a,MIR181a,MIR192,MIR196和MIR199a这6种miNRA表达增加人群的BE风险显著增加,其AUC为0.89,敏感性为86.2%,特异性为91.6%。上述MiRNA联合三叶因子3 (TFF3)检查后,对BE诊断的AUC上升至0.93,敏感性增加至93.1%,特异性增加至93.7%。研究人员在高度上调的MIR 192-194簇启动子区域观察到低甲基化现象。所以BE相关高表达MiRNAs在NES细胞中过度表达,通过GRHL 3和PTEN信号途径促进细胞的增殖。

研究发现,巴雷特食管患者存在特异的MiRNA过表达现象,是有效的巴雷特食管诊断方法,其中MIR194表达增加可能通过表观遗传机制参与疾病的发生。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zhangf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Gastroenterology:巴雷特食管患者持续性内镜监控对生存期的影响

研究认为,食管腺癌早期确诊与患者生存期显著相关

CLIN CANCER RES:CXCR4是PET/CT诊断巴雷特食管和食管癌的潜在靶标

巴雷特食管是导致食管癌的早期癌变阶段。巴雷特食管可以通过内镜进行检查和诊断,但目前因缺少特异性的标志,影像学起到的作用有限。在巴雷特食管和食管癌进展中慢性炎症和多种趋化因子通路起到了重要作用。

ANN SURG:建立风险评分预测巴雷特食管进展

内镜治疗可以有效的治疗巴雷特食管且并发症发生率很低。但是那些患者需要接受治疗一直存在争议。目前已知的危险因素不足以准确预测哪些患者会进展为异常发育或腺癌。ANN SURG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章,报道了一种可以有效预测巴雷特食管进展为异常发育或食管腺癌的评分工具。

Gastroenterology:TP53是巴雷特食管患者高级别进展的重要预测因素

研究发现,TP53突变是巴雷特食管患者是否出现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该突变在异型增生或拷贝数发生实质性变化前就可以发现

Gastroenterology:巴雷特食管患者术后内镜随访间隔研究

依据本研究对巴雷特食管患者的组织学分类进行相应的术后内镜检查可使患者晚期不可切除食管癌风险降低至1/1000以下

GUT:食管腺癌及巴雷特食管患者与临床相关的DNA甲基化亚型分析

研究人员对食管腺癌及巴雷特食管患者甲基化亚型进行了分析,证实了与临床相关的甲基化亚型特征,为食管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