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stroenterology:巴雷特食管患者持续性内镜监控对生存期的影响

2018-02-28 zhangfan MedSci原创

研究认为,食管腺癌早期确诊与患者生存期显著相关

现行指南推荐巴雷特食管(BE)患者进行内镜监控以鉴别异型增生或早期食管腺癌,并接受早期内镜治疗。然而监测对BE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尚不清楚。近日研究人员开展系统综述和荟萃研究,定性和定量考察了内镜监测对BE患者生存期以及其他结果的影响。

研究对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汇总,随机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比较性研究均包含在本次研究中,采用随机模型考察内镜监测对生存期的影响,主要终点为食管腺癌和BE患者生存期,次要终点为全因死亡率以及食管腺癌诊断分期。

4个队列研究证实,规律的内镜监控可降低食管腺癌以及全因死亡风险,其食管腺癌死亡风险比为0.60,全因死亡风险比为0.75。12个研究证实,对于早期食管腺癌患者持续内镜监控可降低食管腺癌相关以及全因死亡风险(HR分别为0.73和0.59)。食管腺癌早期确诊与患者生存期延长相关,BE患者生存期与持续监控的相关性研究试验尚在进行中。

研究认为,食管腺癌早期确诊与患者生存期显著相关。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zhangf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盘点:巴雷特食管研究进展一览

Barrett食管是一种癌前病变,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经历了柱状上皮化生变化,容易诱发食管腺癌进展。Barrett食管的患病率取决于诊断的定义和人群研究,在一般人群中范围变化很大。例如,在一项1000人的瑞典人群基础研究中,只有1.6%的人患有Barrett食管,而一项在美国接受结肠镜检查的老年人群研究中,不管是否存在反流症状,16%的人群患有Barrett食管。最大的风险因素是胃食管反流病(G

Ann Surg:抗反流手术对巴雷特食管的长期疗效

使用BRAVO无线pH监测,评估抗反流手术对巴雷特食管(BE)的长期疗效。BE是与慢性胃食管反流和食管癌相关的疾病。因为客观上的原因,迄今为止,研究并没有表明,抗反流手术可以预防胃食管反流、延缓BE进展。对2家医院自1991年以来的接受抗反流手术的患者进行了研究,纳入BE患者、抗反流手术后至少随访5年。所有患者完成了临床结果问卷,并对BE进行了内镜评估和组织学评价。使用使用无线BRAVO系统进行4

Gut:研究发现阿司匹林抑制巴雷特食管的机制

NES-B和NES-G对胃酸和胆盐刺激导致的CDX2表达响应不同,并且CDX2的表达可以被阿司匹林抑制。该研究结果解释了一些反流性胃食管炎患者发展为巴雷特食管以及阿司匹林可以治疗巴雷特食管的原因

Gut:DNA含量流式检测在巴雷特食管诊断和风险分层评估的应用

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样本DNA流式检测可用于巴雷特食管的诊断和发育不良风险分层评估,DNA含量异常与疾病进展程度相关

《中国巴雷特食管及其早期腺癌筛查与诊治共识》解读

虽然我国食管癌的组织类型以食管鳞癌为主,但是随着世界范围内胃食管反流病的增加,我国巴雷特食管(Barrett's esophagus)/食管下段柱状上皮化生和食管腺癌的发病率也在增加,同样威胁着人们的生命。有报道显示,在食管腺癌中有80%与巴雷特食管密切相关,而我国巴雷特食管的癌变率和西方国家相近,为61%左右。

中国巴雷特食管及其早期腺癌筛查与诊治共识(2017,万宁)

食管癌患者的预后与诊断时的肿瘤分期密切相关,所以对早期食管腺癌的筛查是治愈食管腺癌和提高其生存率的关键所在,而对巴雷特食管的筛查、诊治是预防食管腺癌的关键所在。因此,制定我国的巴雷特食管、早期食管腺癌的筛查与诊治共识亦尤为重要。然而巴雷特食管的诊断标准各国尚不统一,为避免采用不同诊断标准引起的争论,同时体现内涵及符合中国语言习惯,本共识采用“巴雷特食管”这一称谓,并由国内31位消化病学、消化内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