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T:是什么菌群导致了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变差?

2021-09-11 haibei MedSci原创

研究人员探究了Fn/Fusobacteriales的流行率、CMS/CRIS亚型、细胞类型组成、免疫浸润和宿主背景之间的关系,以完善患者分层,并确定可通过药物治疗的特定脆弱性。

结直肠癌(CRC)是实体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并且,近年来其发病率稳步上升,约占全球新诊断癌症病例的10%。具有类似宏观临床病理特征的CRC患者在分子水平上表现出高度的异质性,这就导致了异质的、往往是次优的治疗反应。因此,目前人们研究的重点是基于宿主的单组学或多组学数据的分子亚型策略,将患者分为不同的亚组,以帮助进行风险分层和疾病管理

亚组策略,如共识分子亚型(CMS)和结直肠癌内在亚型(CRIS),可以根据关键的转录组数据,将患者分为具有更多同质化信号特征的亚组。在CMS分组确定的四个亚型中,CMS4患者具有高基质浸润,同时血管生成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上调,显示出较差的无复发和总生存率。 同样,CRIS-B患者具有间质特征,与CRIS-A和CRIS-C-E分类的患者相比,也显示出较差的结果。

最近的研究发现,微生物组在健康和疾病(包括癌症)中起着关键作用。多个研究小组已经表明,与相匹配的临近粘膜相比,肿瘤组织中的Fusobacteriales菌种(主要来自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含量更高,这表明其在CRC的进展中起着致病作用。

统计数据显示,更晚期的、右侧的、MSI肿瘤通常富含Fn。 值得注意的是,抗菌治疗已被证明可减少小鼠异种移植模型中的肿瘤负担,证实了一些研究中观察到的Fn阳性患者与较差的预后之间的联系。因此,研究人员提出假设,Fn/Fusobacteriales的影响可能因潜在的肿瘤生物学而不同。

为此,研究人员探究了Fn/Fusobacteriales的流行率、CMS/CRIS亚型、细胞类型组成、免疫浸润和宿主背景之间的关系,以完善患者分层,并确定可通过药物治疗的特定脆弱性。

研究人员将细胞培养实验与两个独立的结直肠癌患者队列(Taxonomy队列:n=140;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COAD-READ)队列中的结肠和直肠病例:n=605)的Fn/Fusobacteriales流行率和宿主生物学/微病毒的特征相结合。

在Taxonomy和TCGA-COAD-READ CRC队列的CRC患者中,Fn/Fusobacteriales的丰度与炎症和免疫抑制有关。

结果显示,在体外的HCT116和HT29癌细胞系中,Fn感染通过的NFkB/TNFα诱导炎症。在患者中,在CMS1、微卫星不稳定的肿瘤中发现了高的Fn/Fusobacteriales,其具有M1巨噬细胞的浸润,M2巨噬细胞的减少,白细胞介素(IL)-6/IL-8/IL-1β信号的升高

对Taxonomy队列的分析表明,尽管CMS4/CRIS-B患者的Fn负荷低于CMS1患者,但Fn对CMS4/CRIS-B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影响。在TCGA-COAD-READ队列中,当将患者分层为间质型(CMS4和/或CRIS-B)与非间质型(既不是CMS4也不是CRIS-B)时,研究人员同样发现Fusobacteriales的相对丰度与结果之间存在不同的关联。间质肿瘤和高Fusobacteriales的患者,其恶化的风险约为2倍。这些关联在非间质性患者中并未被发现

此外,研究人员利用带有交互项的逻辑模型对Fusobacteriales流行率、分子亚型和宿主环境之间的三方关联进行建模,分解了病原体-宿主信号关系,并确定了畸变(包括NOTCH、CSF1-3和IL-6/IL-8)作为候选目标。

因此,该研究将Fn/Fusobacteriales高发的CMS4/CRIS-B患者确定为一个高风险亚群,并发现其可能从针对间质生物学的治疗方法中获益。

 

原始出处:

Manuela Salvucci et al. Patients with mesenchymal tumours and high Fusobacteriales prevalence have worse prognosis in colorectal cancer (CRC). GUT (2021). 

 

作者:haibe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21-09-17 沈敏

    肿瘤组织中的Fusobacteriales菌种(主要来自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含量更高,

    0

  2. 2021-09-12 病毒猎手

    #肿瘤#组织中的Fusobacteriales菌种(主要来自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含量更高,这表明其在CRC的进展中起着致病作用。这是最新的热点,尤其是胃肠道肿瘤,如#结直肠癌##胰腺癌#,都在肿瘤组织中发现了#细菌#的存在(也许以后还能发现更多的微生物),这些细菌与肿瘤之间存在复杂关系

    0

相关资讯

BMC Med:维生素D是怎么做到抗肿瘤的?与转录组变化有关!

较高的血浆25-OHD与直肠粘膜基因表达模式相关,与抗肿瘤作用一致,而且这种有益的特征是由短期维生素D补充剂引起的。

Gastroenterology:大规模研究表明,维生素D可预防结直肠癌,且食物中的效果更好

虽然结直肠癌的总体发病率一直在下降,但年轻人的病例却在增加。预计到2030年,近11%的结肠癌和23%的直肠癌发生在50岁以下的美国成年人中。因为相当大比例的早发结直肠癌患者没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或已知的

Gut:中肿团队发文,肠道微生物代谢物可助力结直肠癌预警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探究,以剖析血清中与肠道微生物相关的代谢物,并研究这些代谢物是否能区分结直肠癌(CRC)或腺瘤患者与正常健康人。

Endoscopy:采用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治疗T1期结直肠癌的临床预后!

eFTR 是T1 期结直肠癌的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PLoS One:新型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绝了!

新型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能够克服异质性特异性障碍,并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推广应用。

拓展阅读

南中医大附院网药+实验大突破:芪芩护肠方,结直肠癌的"隐形杀手"!

QQHCF可以通过激活JNK/p38 MAPK信号通路,改善AOM/DSS诱导的CAC小鼠,促进HT29和HCT116细胞凋亡,为CAC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机制。

【论著】| 高龄与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明高龄对Ⅱ期CRC患者预后的影响。

高庆坤教授:结直肠癌MDT模式的实践与优势

本文旨在为医疗工作者和患者提供MDT模式的全面认识,以期推动结直肠癌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微卫星稳定型肠癌的免疫疗法出来了,有望改变结直肠癌的治疗规则!

肠癌多发,微卫星稳定型治疗难度大。研究对 148 名此类晚期肠癌患者用新型双免疫疗法,61%患者肿瘤病灶缩小或稳定,常见副作用为腹泻和疲劳,或改变肠癌治疗规则。

Nat Commun:南方医科大学周军/郑浩轩发现致癌基因MYG1通过协调核-线粒体功能驱动糖酵解和结直肠癌恶化

该研究发现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MYG1表达升高,高表达的MYG1加速糖酵解和结直肠癌进展,且不依赖于其核酸外切酶活性。

南医大周军/郑浩轩团队《自然·通讯》:揭示调控结直肠癌代谢重塑的潜在治疗新靶点

该研究揭示了一种核酸外切酶MYG1(黑素细胞增殖基因1)通过胞核及线粒体不同机制共同调节CRC代谢重编程的新功能,提出MYG1是抑制CRC代谢重塑的潜在靶点。

2019 ESCEO专家共识:肠道菌群和骨关节炎管理

欧洲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临床经济学会(ESCEO,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Clinical and Economic Aspects of Osteoporosis and Osteoarthritis) · 2019-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