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 oncol:mXELIRI或许可以替换FOLFIRI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标准二线疗法

2018-03-18 MedSci MedSci原创

研究表明改良的XELIRI(mXELIRI;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方案用作一线或二线治疗时疗效和耐受性均较好。现Rui-Hua Xu等人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将mXELIRI方案与标准FOLFIRI的安全性和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于近日发表在Lancet子刊上。研究人员进行一多中心的开放性随机非劣效性的3期临床试验。在中国、日本韩国的98家医院招募年满20岁的组织学确诊的不能行手术切除的结直肠腺

研究表明改良的XELIRI(mXELIRI;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方案用作一线或二线治疗时疗效和耐受性均较好。现Rui-Hua Xu等人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将mXELIRI方案与标准FOLFIRI的安全性和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于近日发表在Lancet子刊上。

研究人员进行一多中心的开放性随机非劣效性的3期临床试验。在中国、日本韩国的98家医院招募年满20岁的组织学确诊的不能行手术切除的结直肠腺癌患者,以及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化疗退出的患者。将患者按照1:1随机分至mXELIRI有或无贝伐单抗组(伊立替康200mg/m2 静滴 第1天;卡培他滨 800mg/m2 口服 2/日 第1-14天;贝伐单抗 7.5mg/kg 静滴 第1天)或FOLFIRI有或无贝伐单抗组(伊立替康180mg/m2 静滴 第1天;亚叶酸 200mg/m2 静滴 第1天;氟尿嘧啶 400mg/m2 静滴 第1天,并维持氟尿嘧啶[2400mg/m2]持续静滴46h,14天重复一次;有或无第1天静脉补充贝伐单抗 5mg/kg)。根据国家、ECOG表现状态、转移灶数量、既往奥沙利铂治疗和有无贝伐单抗分层。主要结点:总体存活率。

2013年12月2日-2015年8月13日,共招募了650位患者,随机分至mXELIRI有或无贝伐单抗组(326人)或FOLFIRI有或无贝伐单抗组(324人)。中位随访15.8个月(IQR 8.7-24.9),共有490人死亡(mXELIRI组242例、FOLFIRI组248例)。 mXELIRI组和FOLFIRI组的总体存活期中位值分别是16.8个月(95% CI 15.3-19.1)和15.4个月(13.0-17.7;HR0.85,95% CI 0.71-1.02;p<0.0001)。最常见的3-4级副反应是中性粒细胞减少(mXELIRI组 17%[52/310];FOLFIRI组 43%[133/310])。mXELIRI组3-4级腹泻的发生率高于FOLFIRI组(22[7%] vs 10[3%])。 mXELIRI组和FOLFIRI组分别报道了46例(15%)和63例(20%)的严重副反应事件。mXELIRI组和FOLFIRI组分别有2例(1例肺炎、1例肺部感染)和1例(肺部感染)治疗相关的死亡。

mXELIRI结合或不结合贝伐单抗治疗,耐受性良好,相比FOLFIRI结合或不结合贝伐单抗对于总体存活期无劣效性。mXELIRI或许可以替换FOLFIRI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标准二线主干疗法,至少对亚洲患者是如此。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5)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 Clin Oncol:转移性结直肠癌诱导治疗后的无化疗间期,是否应该采用贝伐珠单抗维持?

维持治疗是晚期结直肠癌的研究热点,既往的研究显示,在一线采用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后,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并不能延长患者的OS。近日,发表在《JCO》上的研究,探索了在一线采用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诱导治疗后,再采用贝伐珠单抗维持是否可以延长肿瘤控制时间。

J Gastroen Hepatol:口服氟嘧啶与静脉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和结直肠癌

研究认为对于胃癌或结直肠癌患者,氟尿嘧啶口服或注射给药的临床疗效相近,但不良反应类型不同

许剑民 朱德祥:2017年结直肠癌肝转移进展

2017年结直肠癌肝转移综合诊疗领域进展颇多,但突破性进展不多,笔者将从下面5个方面介绍进展。

《遗传性结直肠癌临床诊治和家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8)要点

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约1/3的患者有遗传背景,5%~6%的患者可确诊为遗传性结直肠癌。 由于对遗传性结直肠癌认识不足,目前我国除了几家肿瘤专科医院和少数综合医院开展了相关工作外,尚缺乏系统的遗传性结直肠癌的登记筛查工作,因此,国内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实际诊断率仍较低。 遗传性结直肠癌根据有无息肉大致可分为2类:第1类是以息肉病为特征,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CT结直肠检查后成像后结直肠癌或间隔癌发病率

CT结肠镜检查对结直肠癌高度敏感,但间隔期或成像后的结直肠癌患病率(CT结肠镜检查时阴性后确诊癌症)像其潜在原因一样尚且未知。近日,Lancet子刊上发表一篇文献,对CT结肠镜检查成像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因进行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研究人员对MEDLINE、Embase和Cochrane中心注册的对照试验进行系统检索。筛选1994年1月1日-2017年2月28日期间发表的根据国际通识标准行CT

JAMA Surgery:结直肠癌原发部位对治疗结局到底有多重要?

发表在《JAMA Surg》的一项由美国科学家进行的队列研究,考察了接受贝伐单抗和西妥昔单抗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其肿瘤原发部位和死亡率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