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Surgery:结直肠癌原发部位对治疗结局到底有多重要?

2018-03-05 应颖秋 环球医学网

发表在《JAMA Surg》的一项由美国科学家进行的队列研究,考察了接受贝伐单抗和西妥昔单抗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其肿瘤原发部位和死亡率的相关性。

发表在《JAMA Surg》的一项由美国科学家进行的队列研究,考察了接受贝伐单抗和西妥昔单抗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其肿瘤原发部位和死亡率的相关性。

重要性:生物治疗(BT)(如贝伐单抗或西妥昔单抗)正越来越多地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治疗当中。最近的研究表明,左侧或右侧原发性肿瘤起源会影响生存期和BT应答。

目的:旨在一个基于多样化人群的数据集中评估肿瘤起源与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该数据集的mCRC患者接受全身性化疗(SC)和贝伐单抗或西妥昔单抗治疗。

设计、设置和参与者:该基于人群的非即时性队列研究的数据来自于全加州癌症注册数据,患者为200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所有40~85岁的确诊为mCRC并接受仅SC或SC+贝伐单抗或西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根据肿瘤的左侧vs右侧起源对患者进行分层。

干预:SC或SC+贝伐单抗或西妥昔单抗治疗。

主要结局和测量:对仅SC或SC+贝伐单抗或西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评估了不同肿瘤起源(右侧vs左侧)的死亡风险。对野生型KRAS肿瘤患者进行了亚组分析。

结果:总共11905例mCRC患者(男性6713例(56.4%),女性5192例(43.6%);平均(SD)60.0(10.9)岁)符合研究入组标准。其中,4632例患者接受了SC和BT。与仅SC相比,SC+贝伐单抗降低了右侧和左侧mCRC患者的死亡率,而SC+西妥昔单抗仅降低了左侧肿瘤患者的死亡率,并与右侧肿瘤患者较高的死亡率显着相关(风险比[HR],1.31;95%置信区间 [C]I,1.14~1.51;P<0.001)。SC+BT治疗的患者中,与左侧肿瘤起源相比,右侧肿瘤与贝伐单抗(HR,1.31;95% CI,1.25~1.36;P<0.001)和西妥昔单抗(1.88;95% CI,1.68~2.12;P<0.001)BT治疗的患者较高的死亡率相关。野生型KRAS肿瘤患者(668例)中,与贝伐单抗相比,西妥昔单抗仅与左侧mCRC患者死亡率的降低相关(HR,0.75;95% CI,0.63~0.90;P=0.002),而右侧mCRC患者的死亡风险是左侧mCRC患者的两倍多(2.44;95% CI,1.83~3.25;P<0.001)。

结论和意义:mCRC的肿瘤原发部位与BT应答相关。右侧肿瘤原发部位与较高的死亡率相关,而不论BT类型如何。野生型KRAS肿瘤患者中,西妥昔单抗治疗仅使左侧mCRC患者获益,与右侧mCRC患者显着性差的生存期相关。研究结果强调了当前的治疗指南和将来的临床试验根据肿瘤部位进行分层的重要性。

原始出处:
Aljehani MA, Morgan JW, Guthrie LA, et al.Association of Primary Tumor Site With Mortality in Patients Receiving Bevacizumab and Cetuximab for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JAMA Surg. 2018 Jan 1;153(1):60-67. doi: 10.1001/jamasurg.2017.3466.

作者:应颖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1. 2018-06-09 chg121
  2. 2018-04-15 1e145228m78(暂无匿称)

    学习了.谢谢作者分享!

    0

  3. 2018-04-10 1e145228m78(暂无匿称)

    学习了.谢谢作者分享!

    0

相关资讯

J Gastroen Hepatol:BMI改良结肠癌筛查评分对晚期肿瘤预测的效果

研究认为,在现行亚太地区结直肠筛查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体重指数可改善晚期肿瘤的风险预测,减少结肠镜检查次数

J Clin Oncol:转移性结直肠癌诱导治疗后的无化疗间期,是否应该采用贝伐珠单抗维持?

维持治疗是晚期结直肠癌的研究热点,既往的研究显示,在一线采用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后,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并不能延长患者的OS。近日,发表在《JCO》上的研究,探索了在一线采用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诱导治疗后,再采用贝伐珠单抗维持是否可以延长肿瘤控制时间。

J Gastroen Hepatol:口服氟嘧啶与静脉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和结直肠癌

研究认为对于胃癌或结直肠癌患者,氟尿嘧啶口服或注射给药的临床疗效相近,但不良反应类型不同

许剑民 朱德祥:2017年结直肠癌肝转移进展

2017年结直肠癌肝转移综合诊疗领域进展颇多,但突破性进展不多,笔者将从下面5个方面介绍进展。

《遗传性结直肠癌临床诊治和家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8)要点

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约1/3的患者有遗传背景,5%~6%的患者可确诊为遗传性结直肠癌。 由于对遗传性结直肠癌认识不足,目前我国除了几家肿瘤专科医院和少数综合医院开展了相关工作外,尚缺乏系统的遗传性结直肠癌的登记筛查工作,因此,国内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实际诊断率仍较低。 遗传性结直肠癌根据有无息肉大致可分为2类:第1类是以息肉病为特征,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CT结直肠检查后成像后结直肠癌或间隔癌发病率

CT结肠镜检查对结直肠癌高度敏感,但间隔期或成像后的结直肠癌患病率(CT结肠镜检查时阴性后确诊癌症)像其潜在原因一样尚且未知。近日,Lancet子刊上发表一篇文献,对CT结肠镜检查成像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因进行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研究人员对MEDLINE、Embase和Cochrane中心注册的对照试验进行系统检索。筛选1994年1月1日-2017年2月28日期间发表的根据国际通识标准行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