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非缺血性收缩期心衰患者初级预防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的年龄和结局

2017-09-08 xiangting MedSci原创

在不是由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收缩期心衰患者中,ICD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线性降低。

丹麦关于评估非缺血性收缩期心衰患者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对死亡率(DANISH)影响的研究并没有显示ICD植入对全因死亡率的总体影响。然而,预先指定的亚组分析表明,ICD与死亡率之间可能存在年龄依赖关系,仅在最年轻的患者中观察到生存获益。非缺血性收缩期心衰患者初级预防ICD植入年龄与结局之间的关系性质值得进一步研究。

来自DANISH研究的1116例患者均被纳入该预先指定的亚组分析。根据年龄评估了ICD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使用选择影响曲线估计了非参数的最佳年龄阈值。死亡方式分为心源性猝死(SCD)和非猝死,并分别使用Chi2分析比较了年龄小于或大于阈值的患者。

研究人群的中位年龄为63岁(21-84岁)。ICD与死亡率的关系随年龄呈线性降低,HR 1.03(95%CI 1.003 - 1.06),p = 0.03。ICD植入的最佳年龄阈值在≤70岁。在≤70岁的患者中,全因死亡率降低与ICD之间存在关联,HR为0.70(0.51-0.96),p = 0.03,而不是在70岁以上患者中,HR为1.05(0.68-1.62),p = 0.84 。对于≤70岁的患者,SCD率为1.8(1.3-2.5),非猝死率为2.7(2.1-3.5)次/ 100患者年,而70岁以上患者SCD率为1.6(0.8-3.2),非猝死率为5.4(3.7-7.8)次/ 100患者年。两年龄组间死亡方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在不是由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收缩期心衰患者中,ICD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线性降低。在这个研究人群中ICD植入年龄阈值在70岁以下,整体人口的生存率最高。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angt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ACC: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的全身磁共振成像

背景:常规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的患者禁止进行磁共振成像(MRI)。    意义:这项多中心的随机试验评估了专门为全身的MRI设计的,不会对心脏速率或起搏依赖限制的一个新颖的ICD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主要安全目标是MRI30天后无MRI相关事件复合终点>90%。主要疗效终点为心室起搏阈值和心室感知幅度。    方法:受试者接受单腔或

AIM: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后长期风险增加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后长期非致命性结果还没有被定义。该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与ICD相关并发症需要再次手术或住院的长期风险,以及除并发症之外的原因再次手术的风险,并评估相关的患者和设备的特性。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ICD移植的观察性队列研究,这些ICD移植数据来自于国家心血管数据注册ICD登记医疗有偿服务索赔数据。该研究在1437家美国医院进行,共包括114484名65岁及以上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