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M: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后长期风险增加

2016-05-07 崔倩 译 MedSci原创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后长期非致命性结果还没有被定义。该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与ICD相关并发症需要再次手术或住院的长期风险,以及除并发症之外的原因再次手术的风险,并评估相关的患者和设备的特性。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ICD移植的观察性队列研究,这些ICD移植数据来自于国家心血管数据注册ICD登记医疗有偿服务索赔数据。该研究在1437家美国医院进行,共包括114484名65岁及以上的患者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后长期非致命性结果还没有被定义。

该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与ICD相关并发症需要再次手术或住院的长期风险,以及除并发症之外的原因再次手术的风险,并评估相关的患者和设备的特性。

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ICD移植的观察性队列研究,这些ICD移植数据来自于国家心血管数据注册ICD登记医疗有偿服务索赔数据。

该研究在1437家美国医院进行,共包括114484名65岁及以上的患者(平均74.8岁[SD,6.2];72.4%为男性),这些患者在2006年到2010年间首次接受ICD移植(单腔,19.8%;双腔,41.3%;心脏再同步除颤器[CRT-D],38.9%)。

主要检测指标为因ICD相关并发症需要再次手术或住院治疗,以及除并发症之外原因再次手术的累计发生率。

在平均随访2.7年中(四分位距,1.8至3.9年),40072例患者死亡,每100名患者年的随访死亡率为12.6(95%CI,12.5〜12.7)。因为ICD相关并发症需要再次手术或住院的每100患者年中,死亡风险为6.1(CI,6.0〜6.2),因为其他原因需要再次手术的每100患者年中,死亡风险为3.9(CI,3.8〜4.0)。总体而言,每100患者年的随访过程就有10例患者有并发症或再次手术的风险。植入时年龄偏小(65至69 vs >85岁)(危险比[HR],1.55[CI,1.43〜1.69]),接受CRT-D装置(HR,1.38[CI,1.31〜1.45])vs 单腔装置,女性(HR,1.16[CI,1.12至1.21]),和黑色人种(HR,1.14[CI,1.05〜1.23)均与ICD相关并发症的最大风险增加有关。

该研究的限制性为数据只分析了65岁及以上的人群。

ICD移植后,患者的设置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其他原因再次手术发生率都增加了。ICD植入风险和减少这些风险的策略都是应该在植入之前需要考虑到的。

原始出处:


作者:崔倩 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JACC: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的全身磁共振成像

背景:常规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的患者禁止进行磁共振成像(MRI)。    意义:这项多中心的随机试验评估了专门为全身的MRI设计的,不会对心脏速率或起搏依赖限制的一个新颖的ICD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主要安全目标是MRI30天后无MRI相关事件复合终点>90%。主要疗效终点为心室起搏阈值和心室感知幅度。    方法:受试者接受单腔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