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C: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的全身磁共振成像

2015-06-16 崔倩 译 MedSci原创

背景:常规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的患者禁止进行磁共振成像(MRI)。    意义:这项多中心的随机试验评估了专门为全身的MRI设计的,不会对心脏速率或起搏依赖限制的一个新颖的ICD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主要安全目标是MRI30天后无MRI相关事件复合终点>90%。主要疗效终点为心室起搏阈值和心室感知幅度。    方法:受试者接受单腔或

背景:常规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的患者禁止进行磁共振成像(MRI)。
    
意义:这项多中心的随机试验评估了专门为全身的MRI设计的,不会对心脏速率或起搏依赖限制的一个新颖的ICD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主要安全目标是MRI30天后无MRI相关事件复合终点>90%。主要疗效终点为心室起搏阈值和心室感知幅度。
    
方法:受试者接受单腔或双腔ICD。2:1随机分配,受试者分别接受于胸,颈,头部1.5-T的MRI,最大化射频暴露可达2w/kg的比吸收率和梯度场接触到200T/m/s每轴(MRI组,n=175),或者等待1小时无MRI期(对照组,n=88)。部分MRI患者在MRI后进行室颤感应测试表征除颤功能。
    
结果:42个中心的275例患者被纳入研究(76%为男性,年龄60.4±13.8岁)。安全终点是达到无100%复合终点(P<0.0001)。这两个疗效终点是MRI和对照组患者达到最小差异的比例,这些患者表现出心室起搏阈值增大≤0.5V(MRI组100% vs 对照组98.8%,非劣效性P<0.0001)或小R波幅度下降≤50%(MRI组99.3% vs 对照组98.8%,非劣性P=0.0001)。共有34例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发作(20例诱发;14例自发)其中24例发生在MRI后。对传感、检测或治疗没有观察到检测效果。
    
结论:这是第一个关于专门为全身MRI 1.5-T设计的ICD系统的随机临床研究。这些数据表明,该系统是安全的,MRI扫描不影响电气性能或效果。

原始出处:

Michael R. Gold; Torsten Sommer; Juerg Schwitter;et al.Full-Body MRI in Patients With an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JACC,2015.6.16

作者:崔倩 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