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只有手术管用,化疗放疗只会让情况更差?

2018-03-24 许珈 澎湃新闻

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让所有人都提心吊胆。虽然,现代医学发展飞速,但还未能攻克“恶性肿瘤”这道坎。真假难辨的“科普”,又让不少患者走了弯路。就说化疗,大家听到这词,就很容易想到呕吐、脱发、精神不振。的确,化疗药物或多或少都会引起一些身体的不良反应。即便如今药物不断改良、技术不断改善的情况下,化疗的副作用依旧不能减少到没有。但是,这并不代表化疗就是无用功,只会让身体变更差。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

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让所有人都提心吊胆。虽然,现代医学发展飞速,但还未能攻克“恶性肿瘤”这道坎。真假难辨的“科普”,又让不少患者走了弯路。

就说化疗,大家听到这词,就很容易想到呕吐、脱发、精神不振。的确,化疗药物或多或少都会引起一些身体的不良反应。即便如今药物不断改良、技术不断改善的情况下,化疗的副作用依旧不能减少到没有。但是,这并不代表化疗就是无用功,只会让身体变更差。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薛恺强调,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中向来有“三驾马车”,分别是:手术、化疗和放疗。这是经过时间验证,国内外都认可的观点。怎么到了网上,就变成“只有手术管用,化疗、放疗都只会让情况更糟”的地步呢?

这些“谣言”让临床医生们很苦恼,因为在治疗中,的确有患者对化疗、放疗存在抵触心理。医生苦口婆心,也未必劝得动,有时甚至会因为这些没来由的抵触,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临床来看,患者对于化疗的恐惧主要来自“副作用”。薛恺坦言,副作用的确有。比如,恶心、呕吐、脱发、浑身乏力。这是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引起的一些最常见的情况。这些症状有时的确很折磨,有些患者在一听到“化疗”这个词的时候,就下意识想呕吐。

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化疗药物本身也在改进,无论从工艺上、药物本身的结构上,还有许多化疗方案的剂量和组合的优化上,都更倾向于让人“少受罪”。即便如此,依旧无法做到完全没有一点点副反应。此外,一些降低副反应的辅助用药也在改善。比如止吐药,逐步更新换代,让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可以不那么难受。

以上都是化疗在药物、技术和策略上的改进,接下里再说说为什么需要化疗。

薛恺介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这些情况需要化疗:

1. 晚期肠癌、晚期肺癌患者需要用到化疗。这个时候,化疗主要起到的是缓解症状、延长生命的作用,属于姑息治疗的一部分。

2.早期乳腺癌患者,有时肿瘤偏大,不适宜立即手术。这时候化疗,有助于肿瘤缩小,为后续手术创造有利条件。

3.患者手术之后,还有复发的危险,比如存在高危因素的早期胃癌。化疗可以清除可能的微小残留病灶,减小复发可能。

4.根治性化疗,这也是化疗中的王牌。简单来说,就是可以通过药物根治恶性肿瘤,通常用于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的肿瘤。

以上情况,如果坚持不用化疗,对患者而言并不合适。虽然化疗会带来一些副作用,但相比较恶性肿瘤本身带来的后果,如果通过化疗能使治疗进行下去,减少甚至消灭肿瘤细胞,在排除化疗禁忌的前提下,“副作用”可以考虑接受。在此过程中,医生也会想法尽力帮助患者。相反,原本还有治疗机会的患者,如果轻信网上流言拒绝化疗,可能就错失了治疗机会,得不偿失。

至于放疗,和化疗一样,也是“三驾马车”中的一辆。大众对放疗最大的恐惧在于射线带来的不良反应。但在现代医疗技术下,放疗的精准度越来越高。

薛恺介绍,放疗属于“局部治疗”,,现在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较前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不良影响。尤其是最新技术“质子重离子放疗”,在特定的瘤种治疗中,让放疗的精度更上一层。

总之,很多时候恶性肿瘤治疗比较复杂,常常不是单个领域医生或专家可以解决,需要借助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甚至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介入治疗等其中的多种治疗手段,从而最终使患者最大获益。

作者:许珈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9)
#插入话题
  1. 2018-04-01 wzb521zf

    一起学习学习

    0

  2. 2018-03-31 wzb521zf

    一起学习学习

    0

  3. 2018-03-30 wzb521zf

    一起学习学习

    0

  4. 2018-03-29 Jackie Li

    学习

    0

  5. 2018-03-29 wzb521zf

    一起学习学习

    0

相关资讯

NAT COMMUN:Wnt信号通路调节小肠肿瘤发生

许多上皮干细胞群体遵循称为“中性漂移”的随机干细胞分裂模式。据推测,干细胞之间的中性竞争可防止有害突变的获得。

疑似膀胱和盆腔肿瘤 其实是虚惊一场?

一名年轻男性“尿痛伴间断肉眼血尿”,入院诊断为疑似膀胱占位,术后经病理确诊为膀胱炎性假瘤。更罕见的是另一例:59岁男性因双侧腰部疼痛入院,影像学检查见双肾积水,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性大,术后病理确诊为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皆为疑似膀胱和盆腔肿瘤的炎性病变,临床中易造成医生混淆甚至误诊。具体病例中,应如何反应和处置?见以下病例——

EAU18∣三种肿瘤免疫分型预测MIBC预后及术后化疗反应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易发生进展,预后较差;术后化疗虽可部分提升患者术后生存状况,但不同患者对于化疗药物反应不一。对此类患者准确的预后评估以及治疗获益人群筛选是目前临床有待解决的问题。

EAU18∣肿瘤浸润免疫细胞分型或可预测MIBC辅助化疗及免疫治疗敏感性

在第33届欧洲泌尿外科年会“Immunopharmacology of bladder cancer””专场中,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叶定伟教授团队汇报了利用“肿瘤浸润免疫细胞分型预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辅助化疗及免疫治疗的敏感性”的研究成果(题目:Stromal immunotype predict survival and benefit from adjuvant chemothe

EAU18∣肿瘤间质浸润肥大细胞可预测MIBC患者手术预后及辅助化疗反应

据最新癌症流行病学调查数据,2015年我国新发膀胱癌80500例,包括62100名男性患者和18400女性患者。根据肿瘤浸润深度,膀胱癌主要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其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预后较差、术后化疗效果不一,如何预测患者预后,并筛选出对化疗反应最佳的患者人群是膀胱癌临床治疗中最为突出的两个问题。

EAU18∣前沿速递,龚侃教授梳理泌尿肿瘤领域热点研究

侃教授梳理泌尿肿瘤领域热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