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U18∣三种肿瘤免疫分型预测MIBC预后及术后化疗反应

2018-03-22 张峻瑜 肿瘤瞭望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易发生进展,预后较差;术后化疗虽可部分提升患者术后生存状况,但不同患者对于化疗药物反应不一。对此类患者准确的预后评估以及治疗获益人群筛选是目前临床有待解决的问题。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易发生进展,预后较差;术后化疗虽可部分提升患者术后生存状况,但不同患者对于化疗药物反应不一。对此类患者准确的预后评估以及治疗获益人群筛选是目前临床有待解决的问题。


在第33届EAU年会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团队提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三种肿瘤免疫分型概念:即免疫沙漠型、免疫豁免型和免疫炎症型,分析了来自两家不同临床中心的258名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并建立模型评估三种免疫分型对患者预后及术后化疗敏感性(Poster No.88)。


结果发现:在258名中国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162名患者为免疫沙漠型,55名患者为免疫豁免型,其余41名患者为免疫炎症性。此三种分型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显着,分别为46.6%,70.1%以及79.7%;进一步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这三种肿瘤免疫分型可独立预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总体生存。


研究进一步对三种免疫分型患者的术后化疗反应性进行分析比较。在总体队列中,术后化疗对于患者的术后生存提升有限,但是在肿瘤免疫豁免型中,术后化疗相较于其他两型肿瘤免疫,患者对于术后化疗的反应最为明显,获益最大。


以上结果表明,基于肿瘤浸润免疫细胞所构建的肿瘤免疫分型可较为准确地预测患者预后,并筛选出可能从术后化疗获益的人群,在MIBC的临床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

会议上,主席团成员之一、来自英国伯明翰大学的P. Patel教授高度关注了此项研究成果,并敏锐地认为,该项研究成果也可应用在TURBT术后患者,为这些患者的术后化疗药物选择提供指导。

作者:张峻瑜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ancer Res:DNA损伤应答调控新机制

近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郑晓峰研究组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A20/TNFAIP3 Regulates the DNA Damage Response and Mediates Tumor Cell Resistance to DNA-Damaging Therap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去泛素化酶A20/TNFAIP3能够通过影响组蛋白H2A泛素化来调控DNA

GEN:新成像技术,“更**”分级肿瘤活检

近日,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成像技术,来对肿瘤切片进行等级评定,以消除人工操作的主体性,进而确保患者准确接受适时治疗。

医科院肿瘤免疫治疗基础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3月14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通报开展肿瘤免疫治疗基础研究情况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Genome Bio:卵巢肿瘤中的RNA结合蛋白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周圣涛课题组于2018年3月16日在开放获取期刊Genome Biolog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RNA binding protein SORBS2 suppresses metastatic colonization of ovarian cancer by stabilizing tumor-suppressive immunomodulatory transcrip

NAT COMMUN:Wnt信号通路调节小肠肿瘤发生

许多上皮干细胞群体遵循称为“中性漂移”的随机干细胞分裂模式。据推测,干细胞之间的中性竞争可防止有害突变的获得。

疑似膀胱和盆腔肿瘤 其实是虚惊一场?

一名年轻男性“尿痛伴间断肉眼血尿”,入院诊断为疑似膀胱占位,术后经病理确诊为膀胱炎性假瘤。更罕见的是另一例:59岁男性因双侧腰部疼痛入院,影像学检查见双肾积水,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性大,术后病理确诊为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皆为疑似膀胱和盆腔肿瘤的炎性病变,临床中易造成医生混淆甚至误诊。具体病例中,应如何反应和处置?见以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