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betes:哈医大发现高浓度硬脂酸可导致胰岛素抵抗

2012-09-03 聂松义 乔蕤琳 医学论坛网

  哈尔滨医科大学科研人员最新研究发现--高浓度硬脂酸能够导致胰岛素抵抗。相关成果“在高脂血症中,SREBP-1c介导了餐后硬脂酸水平的增加,成为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潜在靶点” 在最近一期的著名科学杂志《Diabetes》上发表。   哈医大公卫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青年教师初霞、刘丽燕在孙长颢、李颖教授的指导下,通过对高脂血症人群餐后血清脂肪酸谱变化的研究,发现仅硬脂酸(C18:0)

  哈尔滨医科大学科研人员最新研究发现--高浓度硬脂酸能够导致胰岛素抵抗。相关成果“在高脂血症中,SREBP-1c介导了餐后硬脂酸水平的增加,成为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潜在靶点” 在最近一期的著名科学杂志《Diabetes》上发表。

  哈医大公卫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青年教师初霞、刘丽燕在孙长颢、李颖教授的指导下,通过对高脂血症人群餐后血清脂肪酸谱变化的研究,发现仅硬脂酸(C18:0)水平在该人群餐后显著性升高。高浓度硬脂酸能够导致胰岛素抵抗,降低SREBP-1c表达能够降低硬脂酸水平,进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高脂血症是由于体内脂质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一种或多种血浆脂质成分浓度异常升高为特征的病症,研究表明高脂血症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清脂肪酸谱的变化能够更好的反应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并揭示其潜在机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目前对于其在高脂血症中的研究均集中于空腹状态,而对其在餐后状态下的研究探讨仍处于空白阶段。众所周知,一日三餐,机体大多数时间处于餐后状态,故研究餐后血清脂肪酸谱及其代谢的变化对机体的影响更具有实际意义。

  哈医大孙长颢教授课题组首次研究了高脂血症人群餐后血清脂肪酸谱的变化,并发现仅一种脂肪酸——硬脂酸,在餐后状态时水平显著增高。在此基础上,科研小组对高脂血症人群餐后血清硬脂酸水平升高的分子机制、高浓度硬脂酸对胰岛素抵抗方面的影响以及如何降低餐后升高的硬脂酸水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最终发现增高的硬脂酸是由于餐后血清胰岛素浓度的升高刺激了硬脂酸的从头合成(SREBP-1c/ACC/FAS/ELOVL6)及软脂酸(C16:0)的直接延长(ELOVL6)。高浓度的硬脂酸可通过影响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导致胰岛素抵抗,通过体内、体外的小RNA干扰(siRNA)技术证实降低SREBP-1c或ELOVL6的表达均能够降低硬脂酸水平,进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进一步比较了干扰两靶点后的差异,发现抑制SREBP-1c表达能够更加有效的改善胰岛素抵抗。

  专家评价,这一发现为改善高脂血症人群出现的胰岛素抵抗,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提供了新靶点、新思路。



    

作者:聂松义 乔蕤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哈医大医生被杀案开庭 公诉人建议轻判

7月25日上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名医生被杀案在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号法庭公开开庭审理。持刀追砍医护人员致一死三伤的被告人李梦南到庭受审。   回顾   持刀追砍医生一死三伤   公诉人指控,2012年3月23日9时许,被告人李梦南与其祖父李禄到哈尔滨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其强直性脊柱炎。就诊过程中,李梦南因误解医生的治疗方案,产生杀人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