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关键

2016-06-07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复旦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 院长、教授 梁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和就医模式,是新一轮深化医改的重要目标,也是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其中,基层卫生机构“接得住”是实现分级诊疗模式的重要基础,其突破口便是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国务院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恰逢其时。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实现分级诊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和就医模式,是新一轮深化医改的重要目标,也是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其中,基层卫生机构“接得住”是实现分级诊疗模式的重要基础,其突破口便是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国务院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恰逢其时。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实现分级诊疗的关键,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与人口老龄化趋势,慢性病逐渐呈现“井喷”格局,但这些长期带病生存的慢性病患者不仅需要良好的治疗方案,同时还需要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和个性化的社区干预服务,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血压/血糖持续监测、行为生活方式改变等;另一方面,随着医学技术发展越来越趋于专业化、精细化,导致呈现出“高健康需求”与“高服务技术”之间的错位格局,在现实中很多患者很难准确找到相契合的医疗服务技术,就会出现诸多病急乱投医的现象。通过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借助家庭医生的综合服务能够帮助缺乏专业知识的患者提升合理选择医疗机构就医的行为能力,获得长期、协同的健康照顾。 
  
在构建分级诊疗制度背景下,如何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呢?

应该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推进保障制度、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督体制的综合改革”的精神,加强医疗与医保、医药部门的协同性,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医保支付方式联动改革,着重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一体两翼”式的机制创新:“一体”(本体)即通过完善组织管理机制,明确家庭医生、签约对象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围绕签约服务构建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新型服务模式,赋予家庭医生在服务体系中的服务提供、平台资源、团队管理以及考核分配上的自主权力。“两翼”其一是构建协同服务机制,对家庭医生开展签约服务提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二、三级医院及区域性医疗资源共享平台等全方位协同支持,以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能力。“两翼”其二是构建合理的补偿激励机制,围绕契约服务建立医保按签约人头支付服务费的补偿机制,逐步形成与签约服务绩效相挂钩的家庭医生收入分配机制,使家庭医生有动力提供更多有价值服务,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并借助医保支付方式这个有力杠杆推动改革,同时更加合理配置与使用医保经费,提高医保基金绩效水平。只有实施有效、双赢的联动协同改革,改变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和百姓就医行为,才能将医疗重心回归社区基层,实现有序就医、分级诊疗的服务格局,从而达到控制医疗费用、改善健康管理效果、提高服务满意度的政策目标,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作者: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复旦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 院长、教授 梁鸿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1. 2016-08-28 ylzr123

    深度好文,值得学习,赞!

    0

  2. 2016-06-08 杏林小道

    基层没病想拿钱很困难,思维跟不上,还有基层医疗配备差,不相信

    0

相关资讯

猝死的医生不是“好医生”

走进社区,走近家庭医学,才明白医生的真正使命是促进健康。医生是医学健康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是健康行为的践行者和监督者。医生不健康,何以谈健康,医生不健康,何以让人相信我们有能力促进他人的健康?医生不能长寿,百姓怎会相信世上有长寿之方? 值此家庭医生、健康管理热论狂谈时节,做为大健康的关键点--医生,却在一个接一个的猝然离世,做为医生的我们,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在美国,慢性疾病出现重大

歪果仁是怎么治“挂号难”的?

原标题《外国病患挂号缘何不难:美首选家庭医生 日本挂号费贵》上周,北京市医管局宣布,将在22家市属医院全部实施非急诊全面预约,并表示,到今年年底,市属医院将全部取消现场放号,这意味着届时市属医院窗口将不再提供挂号服务。挂号问题近来再次引爆舆论,而相比较中国,外国病患是如何挂号的?外国的医院里是否也存在“号贩子”现象。记者先后采访了美国、日本、印度、古巴等国人士或在当地生活多年的华人,为您解读外

一图读懂丨中央深改小组推出的“家庭医生”主要做什么?

中央深改小组会议日前通过《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今年将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到2020年,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 当前“鼓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那么,家庭医生与通常你我所接触的医生有什么不同?和国外电影里随叫随到的私人医生一样吗?家庭医生的出现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卫计委:解读《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近日,国务院医改办印发《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医改办发〔2016〕1号)。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1、为什么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面临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慢性病高发等诸多挑战,以医院和疾病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群众对长期、连续健康照顾的需求。同时,居民看病就医集中到大医院,也不利于改善就医环境、均衡医疗资源、合理控制

卫计委:将在200个公立医院试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家庭医生”时代真的要来了?6月6日,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根据《通知》要求,截止到年底前,我国将在200个公立医院试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消息传来,各大媒体纷纷进行报道。不少行业媒体表达肯定态度,认为这是医疗改革的进步,“曾被视为‘高档生活方式’的家庭医生,而今正逐

家庭医生来了,退休临床医生和全科医生最吃香!

6月6日,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从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明确签约服务主体、优化签约服务内涵、健全签约服务收付费机制、建立签约服务激励机制、加强签约服务绩效考核、强化签约服务技术支撑、组织实施八个方面给出了指导意见。鼓励部分退休临床医师作为家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