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无症状颈动脉狭窄,可直接影响认知功能

2021-09-09 Freeman MedSci原创

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和心血管风险因素的情况下,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基线认知显示低于正常认知。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占卒中事件的8%。虽然认知能力的下降会随着中风的发生而发生,但颈动脉高位狭窄的疾病会影响认知能力,但从未在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中得到检验。


CREST-2(Carotid Revascularization and Medical Management for A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 Trial)旨在探究治疗前是否有无症状的颈动脉疾病的认知能力减弱。

CREST-2 对高等级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初级卒中预防进行了2项试验,比较了。(1)单纯强化医疗管理 vs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强化医疗管理,之间的治疗差异;(2)单纯强化医疗管理 vs 颈动脉支架术,之间的治疗差异。随机化于2014年12月开始,目前正在进行,每个试验的目标是1240名患者。

CREST-2的次要结果是治疗对认知功能变化的影响,在基线和此后每年进行评估。通过电话进行的REGARDS认知测试已被证明可以得到正态分布的分数(基本对照组人群数据),并且对认知变化和脑血管危险因素敏感。

主要假设:CREST-2患者的基线认知测试得分将明显低于REGARDS队列的参与者,并对(1)年龄、教育和种族进行调整;(2)进一步调整与颈动脉硬化和认知障碍发展相关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

由于普遍的中风和认知表现之间存在着公认的联系,该研究排除了基线时报告有中风的CREST-2参与者。对基线认知功能的分析是预先规定的。

藉此,University of Alabama大学的Ronald M. Lazar等人研究了1000名连续的CREST-2)患者的认知情况,这是一项针对无症状颈动脉疾病的治疗试验。认知评估是在随机化之后但在指定治疗之前进行的。

颈动脉狭窄患者年龄大于45岁,无症状颈动脉狭窄≥70%,没有流行性中风史。在考虑到年龄、种族和教育程度的情况下,并在进一步调整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后,对患者的认知表现分布进行了标准化。

有786个基线评估。平均年龄为70岁,58%为男性,52%为右侧血管狭窄。

他们发现:患者的总体Z评分在较高的百分位数中明显低于预期(第50、75和95百分位数的P<0.0001),在第25百分位数中略低于预期(P=0.015)。

较低的成绩主要归因于单词表记忆(所有百分位数的P<0.0001)和单词表学习(第50、75和95分位数低于预期,P≤0.01)。左侧与右侧颈动脉疾病的得分相似。

这个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发现了: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和心血管风险因素的情况下,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基线认知显示低于正常认知。这个队列代表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群体,证明这种疾病的认知能力较差,特别是记忆力。

原文出处:
Lazar RM, Wadley VG, Myers T, et al. Baseline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Patients With A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 in the CREST-2 Trial. Stroke.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6, 2021. doi:10.1161/STROKEAHA.120.032972

作者:Freem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Brit J Surg: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患病率

由此可见,颈动脉狭窄较为常见,影响五分之一的卒中或TIA患者。仔细的MDT讨论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干预,应该成为标准治疗手段。

头痛,病因竟然是它!

提起头痛,大家都不陌生,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对它“深有体会”。一般头痛的发病机制为:(机械、化学、生物刺激、体内生化变化)——导致:颅内外痛敏结构——引起头痛发生。

赵志青:颈动脉狭窄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颈动脉术后再狭窄目前还未有最佳治疗方式,需要根据经验以及个体差异制定治疗方案。目前,CEA是CAS术后再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案。DCB联合CAS、DES可能会是未来颈动脉术后再狭窄腔内治疗的趋势。

叶志东: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的治疗策略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疾病,既可能发生在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缺血,也可能发生在颈动脉引起脑组织缺血,产生相应症状甚至导致脑卒中。

化召辉:高龄(≥80岁)颅外颈动脉狭窄治疗选择

颅外颈动脉狭窄可引起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此外,随着老龄化进程,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群体逐渐庞大,对于这一群体选择何种治疗方式最合理是血管外科医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Stroke:颈动脉狭窄与复发性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颈动脉狭窄与随访期间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相关。伴有和不伴有颈动脉狭窄患者服用氯吡格雷的疗效并无显著差异。

拓展阅读

好文推荐 | 急性颈动脉血栓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合并血栓的超声评估

超声可无创评估急性颈动脉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合并血栓的声像特征和动态观察血栓的演变,有助于两者鉴别。

BMJ子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期间颅外颈动脉狭窄的管理

本研究结果提示有CAS和无CAS的EVT术后功能结果相当。

JAHA:颈动脉狭窄快速筛查又添新手段-基于视频运动分析

使用VMA系统快速筛查CAS是一种简单、准确的筛查技术,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可接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JAMA:无症状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缺血性中风发生率有多高?

无症状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队列中,没有进行手术干预,同侧颈动脉相关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估计比率在5年内为4.7%。

Stroke: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不同分流模式的结局差异

常规和选择性分流的CEA总体结果相似。在缺血性卒中后<2天进行的CEA,常规分流的术后卒中率较低。

颈动脉斑块如何治疗?这篇讲得很实用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通常分为可调控和不可调控因素。不可调控因素如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等,这是无法改变的。但也有我们可以调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