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Host & Microbe:人类微生物组的遗传普查

2019-08-15 海北 MedSci原创

尽管已有的研究表明,人类微生物组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但其遗传多样性的规模尚未量化,这是破译人类 - 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基础。

尽管已有的研究表明,人类微生物组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但其遗传多样性的规模尚未量化,这是破译人类 - 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基础。

在这里,研究人员对来自两个人体生理位置(口腔和肠道)的宏基因组进行了交叉研究荟萃分析。此次研究涵盖了来自13项研究的3,655个样本。

研究人员在数据集中发现了惊人的遗传异质性,在95%同一性水平上鉴定了总共45,666,334个非冗余基因(口腔23,961,508,和肠道22,254,436)。

所有基因的百分之五十是单身,或单个宏基因组样本独有。 单体丰富了不同的功能(与非单体相比),并且其是来自亚群特异性微生物菌株。

总之,这些结果为在微生物组衍生的人表型中观察到的无法解释的异质性提供了潜在的基础。


原始出处:

Braden T. Tierney et al. The Landscape of Genetic Content in the Gut and Oral Human MicrobiomeCell Host & Microbe, 2019; 26 (2): 283 DOI: 10.1016/j.chom.2019.07.008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海北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伤风宜食,发烧宜饿”?听听来自ASM Microbe 2019上的一些“谣言”

上周,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美国微生物学会年度会议上(ASM Microbe 2019),来自密歇根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Ada Hagan与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的微生物学家Michael Schmidt针对微生物领域中的一些传言进行了讨论,比如发烧时应不应该饿肚子。这是研究人员们第二年在会议上戳破谣言了。

J Dent Res:老年女性龈下微生物与牙周病之间的关系

目前为止,对于龈下微生物与老年女性牙周病之间的关系所知甚少。这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调查和比较绝经后的老年女性具有健康和不同程度牙周病之间的龈下微生物菌落和它们的核苷酸组成及差异。

Nature:肠道细菌浑身是宝,其分泌物可延缓ALS病程

Weizmann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小鼠身上发现,肠道微生物(统称为肠道微生物群)可能会影响肌萎缩侧索硬化(ALS)。

Blood:CX3CR1+MNC依赖细菌信号调控造血祖细胞

微生物可调节骨髓(BM)的造血功能,但具体的分子机制基本尚未明确。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对微生物来源的分子(MDMs)是如何被转移至BM,被局部免疫细胞感知,进而在稳定条件下调控造血的机制进行研究。

Hypertension:肠道微生物群和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水平随24小时血压变化

人体肠道微生物与多种疾病相关,目前很多研究者从这个角度开展研究,试图找到新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近期,发表于Hypertension杂志的一篇文章就肠道微生物群与血压波动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Cancer Res:不健康的肠道会促进乳腺癌扩散

弗吉尼亚大学癌症中心的最新研究表明,不健康的、发炎的肠道会使乳腺癌变得更具侵袭性,并更快地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