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的时机与获益

2012-11-22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 许雯 医学论坛报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57岁,因“口干、多饮、多食1个月,加重1周”入院。查体:体质指数(BMI)25.2 kg/m2。实验室检查:空腹 血糖(FPG)16.5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9.0%,餐后2 h血糖28.2 mmol/L,总胆固醇(TC)5.6 mmol /L,甘油三酯(TG)3.1 mmol/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57岁,因“口干、多饮、多食1个月,加重1周”入院。查体:体质指数(BMI)25.2 kg/m2。实验室检查:空腹 血糖(FPG)16.5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9.0%,餐后2 h血糖28.2 mmol/L,总胆固醇(TC)5.6 mmol /L,甘油三酯(TG)3.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5 mmol/L。

  治疗经过 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2周,后改用二甲双胍(格 华止®,0.5 g,每日3次)联合甘精胰岛素(20 U)。3个月后FPG 6.0 mmol/L,餐后血糖7.8 mmol /L,HbA1c 6.5%,LDL-C 2.5 mmol/L,TC 4.8 mmol/L,TG 1.8 mmol/L,随访期间无低血糖发生。

  病例分析 美国糖尿病学会、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及国内临床指南一致肯定了二甲双胍作为降糖基石药物的地位,其对FPG和餐后血糖均有较好的控制 效果,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单独使用不升高低血糖风险,可降低HbA1c 1%~2%。二甲双胍还可带来降低心血管并发症风险等诸多益处。二甲双胍使用方 式灵活,可与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此外,二甲双胍最常见的胃肠道反应通常是轻微、短暂的,并具有自限性特点。

  前述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起病时血糖升高明显,故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解除糖毒性。考虑到患者接受程度及用药便利性,更改方案为二甲双胍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患者血糖及时、平稳达标,血脂谱改善。

  病例小结 ①尽早启用胰岛素可及时解除糖毒性,“挽救”残存的胰岛功能,但胰岛素方案及用量需要个体化处理;②二甲双胍降糖效果显著,安全性良 好,是降糖治疗基石,患者一经诊断为T2DM,如无禁忌证,应立即接受二甲双胍治疗;③二甲双胍除降糖外,还可全面干预代谢危险因素,带来改善心血管结局 等额外临床益处;④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机制互补,二者联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在全面控制血糖的同时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及大血管并发症 风险,最终降低患者死亡率。

  二甲双胍用于治疗老年T2DM患者

  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内分泌科 庞萍 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 杨国庆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62岁,近1年自觉视物模糊,视力下降。患者5年前诊断为T2DM,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既往FPG波动于 7~8 mmol/L,餐后血糖波动于10~12 mmol/L。查体:体型中等,卧位血压159/83 mmHg,立位血压151/97 mmHg。实 验室检查:FPG 7.2 mmol/L,餐后血糖10.9 mmol/L,HbA1c 7.0%,TC 4.8 mmol/L,TG 1.8 mmol /L,LDL-C 3.25 mmol/L。血管超声显示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

  治疗经过 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进行降压、调脂等对症治疗。给予二甲双胍(格华止,0.5 g,每日3次)治疗。治疗3个月后 FPG 5.6 mmol/L,餐后血糖6.9 mmol/L,HbA1c 5.6%,TC 4.6 mmol/L,TG 1.4 mmol /L,LDL-C 2.0 mmol/L。随访期间偶有胃肠道反应。

  病例分析 国内外临床指南不断肯定二甲双胍作为降糖基石药物的地位。二甲双胍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全面控制血糖,安全性良好,服用简便,可与胰 岛素等多种药物联用。二甲双胍还可带来心血管保护等临床益处,有效降低T2DM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患者如无禁忌证,二甲双胍是T2DM患者的唯一首 选起始用药,并应贯穿疾病全程使用。老年患者应用二甲双胍是否会升高乳酸酸中毒风险?实际上,除非老年患者肾功能严重受损,否则二甲双胍在体内代谢不会受 到较大影响。2006年科克伦荟萃分析表明,现无证据证明二甲双胍与升高乳酸酸中毒风险相关。二甲双胍最常见的胃肠道反应通常具有自限性特点。临床可通过 调整药物剂量或服药时间来改善。

  病例小结 ①二甲双胍降糖效果显著,安全性良好,T2DM患者如无禁忌证,应全程接受二甲双胍治疗;②二甲双胍并不加重老年T2DM患者的肾脏 负担,乳酸酸中毒风险也不高;③二甲双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具有自限性特点,通常患者可耐受,临床可通过调整药物剂量或服药时间来改善症状。

作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 许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DDW 2012:二甲双胍降低肝癌风险

  圣迭戈(EGMN)——美国2012消化疾病周(DDW)上报告的两项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或许能够一举两得,既降低血糖又预防肝癌。   其中一项研究表明,二甲双胍能使糖尿病患者罹患肝内胆管癌(ICC)的风险降低80%以上。另一项研究则显示,二甲双胍可以剂量依赖性地使肝细胞癌(HCC)年发病风险降低约7%。   美国梅奥医院的Roongruedee Chaiteerakij

二甲双胍不能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利拉利汀2年效果非劣于格列美脲

  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磺脲类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但有可能会发生低血糖和体重增加。利拉利汀是一种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德国研究者进行了一项长期随机活性药对照临床试验,证实利拉利汀与格列美脲的有效性相当,此结果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另一种可采用的治疗选择,有助于改善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不足时的临床决策。研究结果6月28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Lancet)杂志。   该研究是一

二甲双胍的意外副作用:促进大脑新生神经元生长

       广泛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药物二甲双胍表现出了一个相当意外且非常诱人的副作用:它可以促进大脑新生神经元的生长。在Cell Stem Cell七月第六期出版的这项研究报告还发现,这种影响神经系统的药物使小鼠变得更聪明了。        这项研究的主要责任人,多伦多大学附属医院的Freda Miller表

二甲双胍或可治疗腰部神经根病疼痛

亚利桑那大学的Magdalena Szkudlinska博士在内分泌学会年会上报告的一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显示,46例正在服用二甲双胍的腰部神经根病患者的疼痛评分,比94例未服二甲双胍的对照患者(含18例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降低了1.85分(评分范围为0~10分)。两组受试者服用镇痛药物的数量相似,无1例患者合并外周神经病或其他糖尿病并发症。 已有研究者利用动物模型开展了机制研究。人们已发现,A

欧盟批准新型糖尿病复合药物

  欧盟委员会于近日批准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利格列汀(Linagliptin)+二甲双胍的复合剂型,用于与健康饮食和运动一起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   该药物主要用于单用二甲双胍治疗时已增至最大耐受剂量血糖控制仍欠佳的患者,或那些正接受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它可单用或与磺脲类药物联用。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已于今年初批准该药在美上市。   一项纳入791例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随

AIM:二甲双胍较磺脲类药物有更大的心血管获益

期刊原文下载二甲双胍较磺脲类药物有更大的心血管获益.pdf     近日,一项新研究(Vanderbilt研究)比较了两种处方中常见的口服降糖药物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心脏病、中风和死亡风险的影响,发现二甲双胍带来的益处大于磺酰脲类药物。研究结果发表于10月6日《内科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Chr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