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n Gastroenterol H: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急性肝衰竭也存在性别差异?

2017-12-29 吴星 环球医学

2017年11月,发表在《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的一项由美国科学家进行的研究表明,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急性肝衰竭(ALF)在女性中更常见和更严重。

2017年11月,发表在《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的一项由美国科学家进行的研究表明,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急性肝衰竭(ALF)在女性中更常见和更严重。

背景和目的: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服用是发达国家急性肝损伤(ALI)和ALF的首要原因。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肝毒性的性别差异还没有进行过描述。

方法:研究者收集来自北美32个学术医疗中心的全国注册登记的急性肝衰竭研究组(Acute Liver Failure Study Group)队列研究的ALI或ALF患者。收集时间为2000年1月~2016年9月,包括1162例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ALI(250例)或ALF(912例)患者。研究者分析了患者表现、疾病病程、人口统计学、医学和精神病学史、药物使用、物质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摄入细节等数据。连续和分类变量中的性别差异使用Wilcoxon秩和χ2分析或Fisher精确检验评估。首要目的为评估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或肝衰竭的表现和临床病程中性别因素的作用,次要目的为比较性别间的总体和无移植生存期。

结果:多数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ALI(68%)或ALF(76%)患者为女性。具有精神病(60% vs 48%,P<0.01)的患者中,女性比男性的比例高,同时摄入镇静药物的比例也是女性比男性高(70% vs 52%,P<0.01),超过一半的镇静药物是阿片类药物。严重肝性脑病(HE)(68% vs 58%)以及需要插管(67% vs 59%,P<0.03)的女性也比男性高。较高比例的女性使用了血管升压类药物(26% vs 19%,P=0.04)或甘露醇(13% vs 6%,P<0.01)。无移植生存的女性和男性的比例相似(68%)。调整分析中,女性具有较高的严重HE风险(调整比值比[AOR],1.66;95% CI,1.17~2.35)。性别和同时服用镇静药之间具有显着的相互作用(P<0.01),同时服用镇静药会增加女性2倍的严重HE几率(AOR,1.86;95% CI,1.28~2.69;P<0.01),男性并非如此(AOR,0.62;95% CI,0.34~1.13;P=0.12)。

结论:急性肝衰竭研究组队列的分析中,研究者发现,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ALI和ALF在女性中更常见。女性比男性具有更高的重症护理需求及严重肝性脑病的风险,这一部分可能是由于镇静药使用的增加造成。将来的研究应该调查对乙酰氨基酚代谢和肝毒性中的性别差异,尤其是阿片类药物使用者当中。

原始出处:

Rubin JB,et al. Acetaminophen-induced Acute Liver Failure is More Common and More Severe in Women.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7 Nov 30. pii: S1542-3565(17)31415-5. doi: 10.1016/j.cgh.2017.11.042.

作者:吴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Gut:髓源性抑制细胞抑制在慢性急性发作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慢性急性发作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免疫抑制的细胞单核CD14+HLA-DR−骨髓衍生抑制细胞数量增加,导致T细胞功能和微生物先天免疫反应抑制并导致继发感染、疾病进展及预后变差。Toll样受体3激活可抑制上述过程具有潜在的免疫强化作用

Eur Radiol:肝细胞肝癌肝癌切除术后肝衰竭怎么诊断?列线图的个体化预测价值!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分为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四大类。临床表现为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严重消化道症状。本研究为了提高列线图对预测可切除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发生肝癌切除术后肝衰竭(PHLF)的

肝衰竭患者有续命方 国内首条人工肝生产线建成!

惠利健团队在现有的生物人工肝基础上,成功实现人类的成纤维细胞直接转分化成具有功能的肝脏细胞。该团队利用此人源性肝样细胞,研发了新型生物人工肝。

Gut:慢加急性肝衰竭与细菌感染的相互影响

细菌感染是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常见触发因素,同时,慢加急性肝衰竭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来自巴塞罗那大学的研究人员探究了细菌和真菌感染对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引发,病情的复杂化,预测后续的细菌感染,以及细菌感染对于生存率的影响。

Liver Int:细菌性感染引起的慢性肝功能衰竭与死亡率增加有关

总之,研究表明,欧洲肝病学会-慢性肝衰竭-合作组(EASL-CLIF-Consortium)提出的ACLF是肝硬化急性失代偿患者死亡率的有力预测因子。然而,相比那些未感染的患者,感染引发的ACLF患者死亡率显著增加。

Hepatology:急性肝衰竭导致出血并发症

尽管有出血倾向,临床上ALF患者显著的出血并不常见。出血并发症是严重系统性炎症的标志,而非凝血功能障碍,预示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