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patology:急性肝衰竭导致出血并发症

2017-12-06 MedSci MedSci原创

尽管有出血倾向,临床上ALF患者显著的出血并不常见。出血并发症是严重系统性炎症的标志,而非凝血功能障碍,预示预后不良

急性肝衰竭(ALF)患者,凝血酶原升高、血小板减少导致患者产生出血倾向。然而,ALF患者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出血点、危险因素和临床意义尚未得到量化。

本研究纳入1998-2016年在ALF研究小组注册表登记1770例ALF患者。入院后7天收集出血并发症及成分输血。评估出血并发症和21天死亡率间的关系。

尽管入院时,INR平均为2.7,血小板计算平均为96x10(9) /L,仅仅在187例患者(11%)中观察到出血并发症,包括173例自发性出血和22例术后出血。84%自发性出血来源于上消化道,很少导致输注红细胞。20例患者发生颅内出血,其中一半是自发的,一半是在颅内压力(ICP)监测位置后发生的,分别占据死亡原因的近似20%和50%的比例。

来自肝外器官系统衰竭而非肝细胞衰竭的接受红细胞输血的病人,病情更为严重。与此一致,出血并发症与血小板计数减少有关,而不是与INR增高有关。任何血液成分的输血与几乎增高2倍的死亡率有关或与在21天需要进行肝移植有关,但出血并发症在约5%的病例中是直接导致死亡的原因。

尽管有出血倾向,临床上ALF患者显著的出血并不常见。出血并发症是严重系统性炎症的标志,而非凝血功能障碍,预示预后不良

原始出处


Stravitz RT, Ellerbe C, Durkalski V, et al. Bleeding Complications in Acute Liver Failure. Hepatology, 2017, Dec 1. doi: 10.1002/hep.29694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认识对乙酰氨基酚导致的肝衰竭

对乙酰氨基酚(N-acetyl-p-aminophenol)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非处方解热镇痛药。推荐治疗量的对乙酰氨基酚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但它越来越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因为它被认为是一个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ALF)的常见原因。毒理简介对乙酰氨基酚从小肠吸收,口服片剂1-2小时或口服液30分钟后可达血清浓度峰值。检测到的水平一般不超过130umol/L,它依赖于有效的胃排空。它的作用机制并不完全清

Gut:髓源性抑制细胞抑制在慢性急性发作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慢性急性发作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免疫抑制的细胞单核CD14+HLA-DR−骨髓衍生抑制细胞数量增加,导致T细胞功能和微生物先天免疫反应抑制并导致继发感染、疾病进展及预后变差。Toll样受体3激活可抑制上述过程具有潜在的免疫强化作用

Eur Radiol:肝细胞肝癌肝癌切除术后肝衰竭怎么诊断?列线图的个体化预测价值!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分为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四大类。临床表现为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严重消化道症状。本研究为了提高列线图对预测可切除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发生肝癌切除术后肝衰竭(PHLF)的

肝衰竭患者有续命方 国内首条人工肝生产线建成!

惠利健团队在现有的生物人工肝基础上,成功实现人类的成纤维细胞直接转分化成具有功能的肝脏细胞。该团队利用此人源性肝样细胞,研发了新型生物人工肝。

Gut:慢加急性肝衰竭与细菌感染的相互影响

细菌感染是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常见触发因素,同时,慢加急性肝衰竭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来自巴塞罗那大学的研究人员探究了细菌和真菌感染对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引发,病情的复杂化,预测后续的细菌感染,以及细菌感染对于生存率的影响。

Liver Int:细菌性感染引起的慢性肝功能衰竭与死亡率增加有关

总之,研究表明,欧洲肝病学会-慢性肝衰竭-合作组(EASL-CLIF-Consortium)提出的ACLF是肝硬化急性失代偿患者死亡率的有力预测因子。然而,相比那些未感染的患者,感染引发的ACLF患者死亡率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