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脑卒中,晚期时间窗血管内治疗,男女或无差异

2022-01-16 Freeman MedSci原创

在对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晚期患者的多中心分析中,性别与功能结局没有关系

卒中结局中与性别有关的差异是卒中界长期以来的讨论。现有文献并不支持性别对早期血管内治疗(EVT)结果的修饰作用,相互矛盾的结果显示女性的结果比男性差或中性。

 

对MR CLEAN试验(荷兰急性缺血性中风血管内治疗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的事后分析显示,与男性相比,女性获得更好的功能结果的机会更少,死亡率更高。相反,在HERMES(使用多种血管内设备进行高效再灌注)合作的7项临床试验的汇总分析中,在发病后6小时内接受治疗的人中,性别并不影响临床结果或改变EVT的治疗效果。

有关晚期患者的性别差异的数据很少。DEFUSE-3试验(缺血性脑卒中成像评估后的血管治疗3)的一项子研究发现,在发病6至16小时后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女性在EVT治疗组的临床结果更差。

虽然临床特征没有按性别分层,但DAWN试验(DWI或CTP评估与临床不匹配的清醒和晚期出现的脑卒中接受Trevo神经介入治疗)没有报告所有纳入的患者在临床结果上有任何性别差异。

有一些观察结果支持性别在晚期与早期卒中患者结局中的潜在作用,而侧支流可能促成了这种差异。一些研究报告说,女性的侧支流较好。例如,在Chalos等人的汇总分析中,尽管对90天的临床结果没有影响,但女性的侧枝等级(100%填充闭塞区)比男性高,46%对35%,P<0.001。在这个晚期患者的群体中,结果是否因性别而异仍不清楚。

藉此,加拿大Foothills Medical Centre的Mohammed Almekhlafi等人,在一个真实世界的多国队列中,探究:在症状发生后6至24小时内或最后已知的健康状况下接受EVT治疗的卒中患者在卒中表现、影像学特征和结果方面的性别相关差异。

该分析是基于SOLSTICE联盟(Selection of Late-Window Stroke for Thrombectomy by Imaging Collateral Extent),这是对七项试验和登记处的个体患者水平分析。比较了女性和男性的基线特征、90天功能独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死亡率和症状性颅内出血。性别对年龄和成功再灌注(最终的脑梗塞溶栓2b-3)与结果的关系的影响,采用多变量逻辑回归,对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阿尔伯塔卒中计划早期CT评分、发病到穿刺的时间、闭塞位置、静脉溶栓和成功再灌注进行调整,并使用交互项进行评估。

在608名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中,50.5%是女性。女性比男性年龄大(中位年龄为72岁对68岁,P=0.02),串联闭塞的发生率较低(14.0%对22.9%,P=0.005)。

调整后的结果在女性和男性之间没有差异。292名女性中有127人(43.5%)在90天内实现了功能独立,291名男性中有135人(46.4%)。

90天后的死亡率(54[18.5%]对48[16.5%])和症状性颅内出血(37[13.3%]对33[11.6%])在女性和男性之间类似。

在功能结果方面没有性别与年龄的交互作用。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出现死亡(P-interaction=0.003)和症状性颅内出血(P-interaction=0.017)的可能性更高。性别并不影响成功再灌注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该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发现了:在对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晚期患者的多中心分析中,性别与功能结局没有关系。然而,性别影响了年龄和安全结果之间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的结果更差。

 


原文出处:
Bala F, Casetta I, Nannoni S, et al. Sex-Related Differences in Outcomes After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ate-Window Stroke. Stroke.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5, 2022:STROKEAHA.121.037127. doi:10.1161/STROKEAHA.121.037127

 

作者:Freem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2022-05-02 病毒猎手

    #血管内治疗#关键的#时间窗#,未来还要做更精细的研究

    0

相关资讯

缺血性脑卒中,原来房颤也是罪魁祸首之一

警惕!房颤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罪魁祸首之一!

Stroke:新量化评分,可更加有效预测后循坏缺血

POST-NIHSS显示出比NIHSS更高的预后准确性

JAMA子刊:门诊or住院?TIA患者就诊选择对日后卒中发生有大影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往往表明随后发生脑缺血事件的高风险。

免费回放:脑卒中患者用药方案及解惑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西京医院)史明博士

Stroke:随访20年,儿童中风后,长期死亡率如何

小儿缺血性脑卒中后的长期死亡率增加

European Radiology: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仅仅使用CT还远远不够!

缺血性卒中是导致患者严重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全世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拓展阅读

Stroke:全球 55 岁以上人群因体力活动少/BMI高而导致的中风负担

要解决体重指数和体力活动不足导致的中风负担的适度下降和区域性升级问题,必须采取多维度、针对具体情况的策略,重点关注可改变的生活方式风险。

北中医研究:多组学大揭秘,黄芪龙胆颗粒如何拯救缺血性脑卒中?

论文探究了HQLDG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

CGP论著 | 精准化运动处方:治疗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以及认知功能的新方案

观察精准化运动处方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以及认知功能的疗效,并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

突发脑梗死替奈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获得好效果

80 岁男性突发脑卒中,约 2.5 小时后入院,经检查评估行静脉溶栓及机械取栓术,给予多种药物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嘱定期复查。

JAN:脑卒中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的轨迹模式及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中风患者的支持性照护需求存在差异。护理人员者需要考虑这些不同类别的需求,并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并通过多学科协作建立更个性化和优化的护理计划,以满足患者的长期照护需求。

突发脑梗死,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获得良好疗效

58 岁男性脑卒中病例,发病后经系列检查诊断与治疗,包括溶栓、取栓等,介绍其病情演变、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后续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