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betes:线粒体去乙酰化酶促进抵抗高脂诱导胰岛素抵抗

2015-05-13 佚名 生物谷

许多研究发现蛋白质高度乙酰化与葡萄糖不耐受和胰岛素抵抗之间具有一定关联性,这表明调节乙酰化修饰组的酶可能在糖代谢的病理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日,来自美国的科学家在国际学术期刊diabetes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科研进展,他们发现去乙酰化酶sirt3在促进机体对葡萄糖的处理,增强线粒体功能,改善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Sirt3是定位于线粒体中的NAD+依赖性去乙酰

许多研究发现蛋白质高度乙酰化与葡萄糖不耐受和胰岛素抵抗之间具有一定关联性,这表明调节乙酰化修饰组的酶可能在糖代谢的病理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日,来自美国的科学家在国际学术期刊diabetes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科研进展,他们发现去乙酰化酶sirt3在促进机体对葡萄糖的处理,增强线粒体功能,改善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Sirt3是定位于线粒体中的NAD+依赖性去乙酰化酶,之前有研究发现sirt3在调节能量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出重要假设,通过基因删除sirt3造成线粒体蛋白乙酰化修饰水平的紊乱,可能会促进高脂饮食诱导的不良效应。
 
研究人员利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术实验首次发现由于骨骼肌葡萄糖摄取缺陷,导致sirt3缺失小鼠表现出胰岛素抵抗增加。随后,研究人员利用高脂饮食喂养的sirt3敲除小鼠肌肉纤维进行研究发现基于三羧酸循环底物的呼吸作用下降,而基于脂肪酸的呼吸作用增强,这表明细胞发生从以葡萄糖为能源向以脂肪酸为能源的转变。伴随着高脂饮食喂养的sirt3敲除小鼠骨骼肌葡萄糖摄取能力减弱,结合到线粒体的己糖激酶II(HKII)也发生减少,说明HKII活性出现下降。
 
这些结果表明在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模型中,sirt3缺失会引起胰岛素刺激的骨骼肌葡萄糖摄取能力减弱,导致骨骼肌细胞对脂肪酸的依赖性增加,但在sirt3敲除的瘦小鼠中,胰岛素的作用并未受到损伤。
 
这项研究表明骨骼肌中的去乙酰化酶sirt3对于骨骼肌响应胰岛素作用以及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具有重要作用。

原始出处:

Louise Lantier1,2⇑, Ashley S. Williams1, Ian M. Williams1, Karen K. Yang1, Deanna P. Bracy1, Mickael Goelzer1, Freyja D. James1, David Gius3 and David H. Wasserman1,2.SIRT3 is crucial for maintaining skeletal muscle insulin action and protects against severe insulin resistance in high fat fed mice.Diabates, May 6, 2015.doi: 10.2337/db14-1810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PLoS One:线粒体其实是寄生细菌?

细胞中的线粒体其实是一种细菌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最新一项研究表明,首次发现早期寄生细菌可以对动物和植物提供能量,在细胞中作为能量寄生虫存在,对寄居体十分有益。研究人员使用新一代DNA序列技术解码18种细菌基因组,这些细菌是线粒体的近亲生物。 该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它为简单细菌细胞如何被宿主细胞吞噬和最终成为线粒体的两个

Nature:机体如何选择性对抗病原菌

对于正在接受治疗的癌症和其他疾病患者来说,细菌感染可引起一些主要问题。在住院期间问题尤为严重,因为此时患者的免疫功能往往变弱。 更复杂的是,缓解或防止感染的抗生素,可能对生活在体内的健康有益菌(主要在肠道内)产生负面影响。如果微生物群——意指栖居于体内的所有微生物——失去平衡,就会使有害细菌处于支配地位,并产生抗生素耐药菌株。 鉴于此,对于澄清“身体如何对抗病原菌而不消灭良性细菌”

Eur Heart J:高血压患者中线粒体损伤机制及治疗进展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将近有10亿人受到其影响,并且,其影响的深度还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血压升高,对于心脏和其他器官有着远期的伤害,主要在于其并发症的发生。 高血压患者心肌线粒体很容易受到损伤,主要是线粒体结构,生物功能和稳态的改变。线粒体是细胞的主要供能者,大量分布于心、肾、脑,以及高血压患者主要靶器官的实质细胞中。这些膜结合细胞器不仅维持细胞呼吸,还包括调节细胞增殖、凋亡,产生活性

The FASEB J:线粒体功能和黑色素瘤发生之间神秘关联

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FASEB Journal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为何某些个体易患皮肤癌,以及个体皮肤色素的改变和皮肤癌发病之间的关联;研究人员还发现,个体机体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改变和癌性皮肤细胞黑色素产生存在直接关联,而这种联系或许可以帮助开发治疗皮肤癌的新型靶向性疗法。 研究者Mark Birch-Machin博士指出,本文研究揭示了一种新的

ChemMedChem:新型化疗方案能“定点”轰炸肿瘤细胞

在人类与肿瘤漫长的斗争史中,化疗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这种目前已经相当成熟的疗法自问世至今拯救了成千上万名肿瘤患者的生命。然而,由于传统化疗药物对机体地毯式的杀伤作用,往往会造成"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后果。这也导致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接受化疗后出现了各种并发症,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近几年无数科研人员都投身开发新型化疗疗法的研究中,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在保持对肿瘤杀伤的作用同时降低对

Cell:基因编辑选择性消除线粒体突变 为人类疾病带来希望

线粒体疾病是一种母系遗传病,其可造成一系列令人衰弱的疾病,当前没有治愈方法。在发表于4月23日《细胞》(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Salk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报告称首次成功尝试使用基因编辑技术阻止了与多种人类线粒体疾病相关的突变线粒体DNA从小鼠母亲处传递给后代。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Salk生物研究所资深教授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Belmonte教授主要从事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