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次,血糖达标率翻3倍!《柳叶刀》子刊:造福中国患者,创新药联合二甲双胍高效降糖
2024-11-14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在中国开展的研究显示,对二甲双胍单药控糖不佳的 2 型糖尿病患者,联用维派那肽治疗 24 周和 52 周能有效降糖,起效快,患者达标比例高,耐受性和安全性好,有望成为治疗选择。
国际指南普遍建议,单用二甲双胍结合饮食和运动干预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策略。若单用二甲双胍无法有效控制血糖,则应考虑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 RA),以达到控制血糖和体重管理的目的。
维派那肽(visepegenlide)是每周一次、皮下注射的GLP-1 RA,此前相关2期研究结果显示,在初始治疗和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维派那肽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但尚不明确其最佳用药剂量下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近期,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发表了维派那肽为期52周的治疗数据,结果显示,对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增加维派那肽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24周及52周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患者耐受性和安全性均较好。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为该研究通讯作者。
截图来源: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
这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化、安慰剂对照、双盲研究,在中国71家医学中心开展。766例患者先接受为期4周的安慰剂导入治疗期,而后开始24周双盲治疗期,最后进入28周的开放标签扩展治疗期。双盲治疗期内,研究人员以1:1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配接受150 μg维派那肽(310例)或安慰剂(310例)治疗,每周一次,皮下注射,持续24周,而后开放标签扩展治疗期内,安慰剂组转为接受每周一次的150 μg维派那肽治疗。整个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接受稳定剂量的二甲双胍治疗,以及饮食和运动干预。24周的双盲治疗期后,维派那肽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287例(92.6%)和286例(92.2%)的患者进入开放标签扩展治疗期。基线时,维派那肽组和安慰剂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别为8.48%和8.46%。
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安慰剂组,维派那肽组治疗第24周时HbA1C较基线降幅更大(1.27% vs. 0.70%),维派那肽组HbA1C多降低0.57%(P<0.001)。
▲维派那肽组(橙色)和安慰剂组(蓝色)治疗第24周时HbA1C较基线降幅对比(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从下图可知,早在治疗第4周时,维派那肽组就显示出优于安慰剂组的降糖优势,而到了治疗第52周时,安慰剂转维派那肽治疗的患者表现出与维派那肽组相似的降糖优势,其中,安慰剂转维派那肽治疗和维派那肽治疗的患者HbA1C分别降低了1.29%和1.19%。
▲不同治疗期,维派那肽组(橙色)和安慰剂组(蓝色)HbA1C水平变化情况(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治疗24周时,相比于安慰剂组,维派那肽组HbA1C<6.5%(21.1% vs. 6.1%)和HbA1C<7%(40.5% vs. 17.9%)的患者比例均更高(P<0.001)。
-
国际上不同指南对不同病情患者的HbA1C的达标值定义略有差异,但基本为HbA1C<6.5%或HbA1C<7%
此外,治疗第24周,相比于安慰剂组,维派那肽组空腹血糖降幅也更明显(1.3 mmol/l vs. 0.68 mmol/l,P<0.001);类似地,维派那肽组餐后两小时血糖降幅也明显优于安慰剂组(1.74 mmol/l vs. 0.62 mmol/l),且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两小时血糖,维派那肽组血糖降幅优势持续稳定维持至治疗第52周。
安全性方面,两组不良事件总体发生率类似,多为轻度或一过性不良反应,治疗后均消退。
总之,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使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未控制血糖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与维派那肽联用可显著降糖,治疗起效快(4周即可观察到差异)且达到HbA1C目标的患者比例也更高,有望成为2型糖尿病的潜在治疗选择。
参考资料
[1] Cai X, Ji L, Yuan M,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visepegenatide as an add-on therapy to metformi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arallel,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study. Lancet Reg Health West Pac. 2024 Oct 3;51:101197. doi: 10.1016/j.lanwpc.2024.101197.
作者:医学新视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糖尿病# #二甲双胍# #维派那肽#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