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O:EML4-ALK变体亚型是否影响ALK阳性患者的疗效和结局?

2018-02-01 肿瘤资讯编辑部 肿瘤资讯

ALK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可以从ALK抑制剂的治疗中显着获益,然而,不同患者的获益不一。既往的研究提示,ALK变体亚型可能影响患者接受ALK抑制剂治疗的疗效,但其背后的生物学机理尚未明确。近日,《JCO》发布的一项研究,通过对ALK不同变体患者耐药机制的探索,寻找答案。

ALK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可以从ALK抑制剂的治疗中显着获益,然而,不同患者的获益不一。既往的研究提示,ALK变体亚型可能影响患者接受ALK抑制剂治疗的疗效,但其背后的生物学机理尚未明确。近日,《JCO》发布的一项研究,通过对ALK不同变体患者耐药机制的探索,寻找答案。

背景

ALK基因重排是晚期NSCLC重要的驱动基因,发生率约为5%。克唑替尼是第一个获批的ALK抑制剂,在ALK阳性患者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自克唑替尼上市以来,多个二代(ceritinib,alectinib,brigatinib)和三代(lorlatinib)ALK抑制剂陆续获批或进入临床研究,这些新一代的ALK抑制剂相比克唑替尼显示出更好的疗效,且能更好的穿透血脑屏障。尽管这些ALK抑制剂的应用,显着延长了ALK阳性患者的总生存,但不同患者接受靶向治疗后的疗效存在较大的差异,哪些分子机制导致了疗效的异质性,目前尚未明确。此外,所有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最终都会发生耐药,对这些患者进行耐药机制的检测,将有助于选择后续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数据提示ALK融合基因变体亚型会影响ALK阳性肺癌的生物学特征,并有可能影响治疗的疗效。在NSCLC患者中,ALK融合基因的常见配体为EML4基因。截至目前,已经发现了15种以上的EMLK-ALK融合变体亚型,其中,最常见的是EML4的变体1(v1;外显子13与ALK的外显子20融合[E13; A20])和v3a / b(EML4的外显子6a / b与ALK的外显子20融合[E6a / b; A20])。所有的变体都保留了ALK的整个酪氨酸激酶结构域和EML4的N末端卷曲螺旋区域,这对于ALK的二聚化和组成型激活是必不可少。体外试验显示,不同的变体导致了不同的蛋白结构稳定性,这可能影响ALK抑制剂crizotinib治疗的敏感性。

近期,一项研究显示ALK不同变体亚型的患者,对克唑替尼治疗有不同的疗效:如V1的患者相比于非V1的患者,疗效更好;非V3的患者相比于V3的患者疗效更好。但也有2项研究显示,ALK变体亚型对克唑替尼对疗效没有影响。既往的研究没有探讨ALK变体亚型对新一代ALK抑制剂疗效的影响,ALK不同变体亚型对克唑替尼对耐药机制是否有影响,从而影响后续的治疗疗效呢?这些都有待研究。本研究中,研究者评估了不同ALK变体亚型患者的耐药机制是否一致,以及其接受不同ALK抑制剂治疗时疗效是否一致?

方法

2008年1月至2017年1月,纳入129例ALK阳性NSCLC(患者分别来源于麻省总医院和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这些患者的ALK变体亚型已经明确,收集患者的治疗信息,作为本研究的主要分析对象。研究同时纳入了Foundation Medicine数据库中577例ALK阳性的NSCLC,这些患者均采用NGS检测了ALK变体亚型。

结果

129例患者中,121例(94%)接受了克唑替尼治疗,其中67例(52%)为一线治疗,31例(24%)为二线治疗,23例(18%)为三线或以上治疗。在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45例(35%)患者接受了2个ALK抑制剂治疗,56例(43%)患者接受了3个或以上的ALK抑制剂治疗。

1. 患者的ALK变体亚型

129例ALK阳性患者中,123例(95%)为EMAL-ALK基因融合,最常见的EML4-ALK变体为V1(55例;43%)和V3(51例;40%),见下图1. V1和V3患者相比,临床特征没有差异。其他的EMLL-ALK融合基因亚型包括V2(6%),V5’ (4%),V5(2%)和V7(1%)。6例(5%)患者检测到非EML4-ALK融合亚型,最常见的融合基因伴侣为HIP1(n=3),KIF5B(n=1),PRKAR1A(n=1)和MTA3(n=1)。


图1. 129例患者中ALK变体亚型分布频率

2. ALK变体亚型与耐药机制的关系

为了明确ALK变体亚型是否影响患者耐药的机制,研究者对队列中接受了一代或二代ALK抑制剂治疗后进展的患者进行了二次活检。其中,77例(60%)患者接受了进展后肿瘤的重复活检;12例患者进行了2次重复活检,2例患者进行了3次重复活检。因此,共进行了93次重复活检。本研究队列中非V1和/或非V3患者人数较少,不纳入这一分析。因此,共33例V1和44例V3患者进行了ALK抑制剂耐药后的重复活检。ALK耐药突变的发生率在V1患者中为30%(10例),V3患者中为57%(25例),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3),见下图2. 进一步分析ALK耐药突变的类型,其中ALK G1202R耐药突变对一代和二代ALK抑制剂治疗不敏感,其发生率在V1和V3患者中有显着差异:33例V1耐药的患者中,发生率为0;而44例V3耐药的患者中,发生率为32%(14例)。


图2. V1和V3患者耐药突变的比较

既往,我们的研究显示,ALK耐药突变和ALK G1202R突变的发生率在二代ALK抑制剂耐药的患者中更常见(分别为50-60%和20-40%);而在克唑替尼耐药的患者中,发生率相对更低,分别为20-30%和2%。为排除既往ALK抑制剂治疗史对V1和V3患者耐药突变发生率的影响,研究者单独分析了二代ALK抑制剂耐药后的活检标本。仍然ALK耐药突变发生率在V3(66%;21/32)患者中更常见,V1(42%;8/19),尽管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45);单独分析ALK G1202R突变,相比于V1患者(0%;0/19),在V3患者中显着更高(44%;1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下图3.


图3. 二代ALK抑制剂耐药后的标本检测:V1和V3患者耐药机制的比较

在克唑替尼耐药后的活检标本中,14例V1患者标本中有2例检测到ALK耐药突变(14%),12例V3患者标本中有4例检测到ALK耐药突变(33%),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见下图4。所有患者均未检测到G1202R突变。总体而言,克唑替尼耐药后的标本,ALK耐药突变率(分别为23% vs 57%;P=0.007)和ALK G1202R突变率(分别为0% vs 27%;P=0.002)均显着低于二代ALK抑制剂耐药的标本,这与既往的研究报道相似。


图4. 克唑替尼耐药后的标本检测:V1和V3患者耐药机制的比较

3. 采用FMI数据库中577例ALK阳性NSCLC进行验证

为了进一步验证ALK变体亚型和ALK耐药突变的关系,研究者纳入了FMI数据库中已知ALK变体亚型的患者。在577例ALK阳性患者中,最常见的ALK变体亚型为V3(n=186;32%)和V1(n=182;32%),相对少见的变体包括V2(n=47;8%),其他EML4-ALK变体(n=69;12%),非EML4-ALK变体(n=93;16%)。在这一研究队列中,V1和V3变体的频率相当,但ALK耐药突变和ALK G1202R突变发生率在V3变体在更常见(V3 vs V1: ALK耐药突变发生率8% vs 2%;P=0.01;ALK G1202R突变发生率 3.5% vs 0%;P=0.015)。但这一队列患者中既往的治疗信息不详。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V3变体患者进展后更容易出现ALK耐药突变,尤其是ALK G1202R突变。

4. V1和V3变体患者接受ALK抑制剂治疗的疗效对比

研究者进一步比较了常见ALK变体亚型(V1和V3)对不同ALK抑制剂治疗疗效的影响。总体人群中,V1和V3变体的中位OS分别为5.0年和3.6年(HR=1.16;95% CI, 0.67- 2.01;P = .584)。值得注意的是目前OS数目尚未成熟,仅52例(49%)患者死亡。

99例患者首次接受的ALK抑制剂为克唑替尼,V1(n=51)和V3(n=48)患者接受克唑替尼治疗的PFS相当(HR=1.30; 95% CI, 0.85-1.98; P = 0.229,见下图5A)。为进一步评估患者的疗效是否收到既往化疗的影响,研究者单独分析了55例接受一线克唑替尼治疗的患者,结果显示,V1(n=27)和V3(n=28)患者接受克唑替尼治疗的PFS仍然没有统计学差异(HR=1.61; 95%CI, 0.84 to 2.75; P =0.163,见下图5B)。77例患者在克唑替尼耐药后接受了二代ALK抑制剂治疗,结果显示,V1(n=37)和V3(N=40)患者接受二代ALK抑制剂治疗的疗效也没有差异(HR=1.45; 95% CI, 0.88-2.38; P = .141),见下图5C。在一项探索性分析中,研究者纳入了29例接受克唑替尼治疗失败后,至少接受过1线二代ALK抑制剂治疗患者,再接受三代ALK抑制剂Lorlatinib治疗的疗效,其中V1患者12例,V3患者17例,两组患者的mPFS分别为11.0个月 vs  3.3个月;HR=0.31;95%CI:0.12-0.79;P=0.11;有显着统计学差异,见下图5D。


图5A. V1和V3患者接受克唑替尼治疗的PFS比较;5B. V1和V3患者接受一线克唑替尼治疗的PFS比较;5C. V1和V3患者接受二代ALK抑制剂治疗的PFS比较;5D. V1和V3患者接受三代ALK抑制剂Lorlatinib的PFS比较。

结论和讨论

本研究是目前最大样本量的,探索ALK变体亚型对ALK阳性NSCLC治疗疗效的影响。结果显示,EML4-ALK3患者在耐药后更容易出现ALK耐药突变,尤其是ALK G1202R突变。初步的研究结果发现,V3患者接受三代ALK抑制剂Lorlatinib的疗效劣于V1患者,但目前样本量较小,期待后续的研究数据进一步证实。因此,这一研究提示,有必要明确ALK阳性患者的变体亚型,有助于指导患者后续的治疗选择。

原始出处:Jessica J. Lin, Viola W. Zhu, Satoshi Yoda, et al. Impact of EML4-ALK Variant on Resistance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ALK-Positive Lung Cancer. JCO(2018)

作者:肿瘤资讯编辑部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2018-10-09 xjy02
  2. 2018-08-06 lidong40

相关资讯

ASCO2017:克唑替尼用于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

克唑替尼可显著延长响应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但部分患者用药后出现克唑替尼耐药且缺少相应的耐药性生物标记物

Lancet Oncol:色瑞替尼用于克唑替尼耐药的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对于克唑替尼及多线化疗失败的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色瑞替尼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

EGFR基因突变/ALK基因融合阳性肺鳞癌的靶向治疗

约25%~30%的非小细胞肺癌为鳞癌。肺鳞癌的治疗可选性相对较小。在晚期肺鳞癌治疗中,培美曲塞单药和联合治疗未被批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因易伴随出血事件而被禁用。针对驱动基因变异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LK-TKI)在晚期肺鳞癌中的靶向治疗已有一些研究报道。本文对EGFR-TKI在EGF

J Clin Pharm Ther:脉冲计量的克唑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

非小细胞肺癌中的ALK融合突变可一线使用靶向药物克唑替尼,尽管目前新一代的ALK抑制剂不断有新数据出来,一线药物仍是克唑替尼。

Sci Trans Med:厉害了,中国科学家在ICU杀手脓毒症上取得重大突破,每年数千万患者或因此受益

2017年10月19日,《科学》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唐道林博士课题组联合陆军军医大学蒋建新教授课题组的一项重磅研究成果!

ALK阳性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新探索

2007年,日本学者Soda等首次报道从1例62岁吸烟的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扩增出融合蛋白动物微管相关类蛋白4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EML4-ALK),并明确了该融合基因是肺癌的驱动基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