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

2017-05-03 zhangfan MedSci原创

阿托伐他汀治疗存在"反安慰剂效应",只有当病人和医生意识到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不是当它的使用被蒙蔽时才会有过量的肌肉相关不良事件的报告。

在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中,他汀类药物治疗很少与不良事件相关。但是,在观察性研究中却报道了许多不同种类的不良事件。作为最为广泛使用的降脂药物,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究竟如何,近日研究人员公布了新的临床试验结果。

在名为ASCOT-LLA的他汀类药物相关不良事件试验中,年龄40-79岁的、有高血压及至少三种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空腹总胆固醇浓度低于6·5 mmol/L无没他汀类贝特类史、无心肌梗死史,无心绞痛治疗史的患者参与研究。患者先经过一段时间的非随机非盲10mg每天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再接受双盲随机研究。研究监控的不良事件终点包括肌肉相关事件,勃起功能障碍,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等。

双盲研究持续了4年,有10180名患者参与,其中5101人进入阿托伐他汀组,5079人进入安慰剂组,中位随访3.3年;非双盲非随机研究有9899名参与者,6409人使用阿托伐他汀,中位随访2.3年。双盲期间,肌肉相关事件阿托伐他汀组vs安慰剂,298起(2.03%每年)vs283起(2.00%每年),风险比1.03(95% CI 0.88-1.21; p=0.72);勃起功能障碍,272起(1.86%每年)vs302起(2.14%每年),风险比0.88(95% CI 0.75-1.04; p=0.13);阿托伐他汀组睡眠障碍的报告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149起 [1.00% 每年] vs 210起 [1.46% 每年]; 0.69 [0.56-0.85]; p=0.0005);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低(31起 [0.20%每年] vs 32 [0.22%每年]; 0.94 [0.57-1.54]; p=0.81),研究发现仅肾脏和泌尿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阿托伐他汀组显著高于安慰剂(481起 [1.87%] 每年 vs 392 [1.51%]每年; 1.23 [1.08-1.41]; p=0.002)。在非随机非双盲试验阶段,阿托伐他汀组肌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161起 [1.26%每年] vs 124起 [1.00% 每年]; 1.41 [1.10-1.79]; p=0.006),非随机非双盲试验阶段阿托伐他汀组升高的不良事件包括: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992起 [8.69% 每年] vs 831起 [7.45% 每年]; 1.17 [1.06-1.29]; p=0.001),血液和淋巴系统疾病(114起 [0.88% 每年] vs 80起 [0.64% 每年]; 1.40 [1.04-1.88]; p=0.03)。

这项研究说明了阿托伐他汀治疗存在"反安慰剂效应",只有当病人和医生意识到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不是当它的使用被蒙蔽时才会有过量的肌肉相关不良事件的报告。研究将告知医生和患者,他汀类药物不良事件并非药物因素,减少被夸大了的他汀类药物相关的副作用造成的不利影响。

原文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zhangf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1)
#插入话题
  1. 2017-11-25 howi
  2. 2017-05-12 糖糖妈妈828

    是药三分毒,都避免不了,学习了

    0

  3. 2017-05-08 有备才能无患

    他汀类调脂药与食物药物相互影响较多

    0

相关资讯

CIRC J:血清维生素D与普通日本人群全因死亡及特定原因死亡之间的关系--久山研究

目前很少有研究调查一般亚洲人群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近期来自日本的学者发表研究性论着于circulation journal。研究者检测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1,25(OH)2D)水平与全因死亡及特定原因死亡之间的关系。研究纳入2002 - 2012年,即平均9.5年随访时间中,3,292例年龄≥40岁的社区住院日本人。随着血清1,25(OH)2D水平降低,全因死亡的多变量调整

综述:心血管死亡是吃出来

李时珍曾说,饮食者,人之命脉。而近期来自美国心脏协会(AHA)相关会议的一项报道则印证了这一点:美国近半数心血管死亡是吃出来的。 该研究显示,坚果种子和蔬菜水果吃得少,是美国人死于心血管病首要的两个危险因素,分别促成11.6%和11.5%的死亡;其次是全谷物吃得不足,促成10.4%的心血管死亡;吃得咸则促成9%的心血管死亡。 研究者指出,他们的研究表明如果能够保持健康饮食,每年

Euro Heart J:“胆固醇假说”不是假说,LDL-C是心血管病的关键致病因素和治疗靶标

正值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AS)2017年年会召开,EAS发布共识声明称,“胆固醇假说”并不是假说,那些对这一“假说”持怀疑论者可以歇歇了。

J Am Heart Assoc:能量饮料增加心血管风险,并非全因咖啡因

能量饮料,一直以来非议缠身,比如导致急诊就诊量增加,饮后猝死风险增加等,而饮料中的咖啡因被认为难辞其咎。难道都是咖啡因惹的祸?来自美国加州特拉维斯空军基地医疗中心的学者进行的研究回答了这个问题。

Heart:主动脉瓣狭窄进展过程中每搏输出量对心血管风险有何影响?

由此可见,在SEAS研究的AS患者中,较低的基础SVI与较高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和总死亡率风险比相关,并且独立于主要的混杂因素。

J Am Soc Nephrol :“病在肾上,险在心上”:肾功能不全所致心血管死亡人数已超肾脏衰竭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一项新的分析发现,全球因肾功能不全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的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