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 Heart J:“胆固醇假说”不是假说,LDL-C是心血管病的关键致病因素和治疗靶标

2017-04-27 朱柳媛 中国循环杂志

正值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AS)2017年年会召开,EAS发布共识声明称,“胆固醇假说”并不是假说,那些对这一“假说”持怀疑论者可以歇歇了。


正值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AS)2017年年会召开,EAS发布共识声明称,“胆固醇假说”并不是假说,那些对这一“假说”持怀疑论者可以歇歇了。

200余项流行病学研究、遗传学研究、病理研究及临床随机干预研究均证实,低密度脂蛋白(LDL-C)并非只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一个生物标志物,更重要的是心血管病的关键致病因素和治疗靶标。

换句话说,LDL-C与心血管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LDL-C与心血管风险之间为剂量依赖性、对数线性关系

声明指出,“LDL-C与心血管风险之间为剂量依赖性、对数线性关系,且两者之间的关系独立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30多项临床随机研究一致证实,降低LDL-C的治疗措施,包括三类药物,即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和PCKS9抑制剂,可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获益的程度与LDL-C水平的绝对降幅成正比。

这意味着,LDL-C降得越低,临床获益越大。

该声明提示,根据患者的基线心血管风险、基线LDL-C水平、LDL-C的绝对降幅以及降脂治疗时间,可以计算出预期获益,即心血管病风险的降低程度。例如,如果患者基线LDL-C水平为7 mmol/L,LDL-C绝对降幅为3.5 mmol/L,治疗时间为20年,心血管病相对风险就可降低81%(下表)。



声明强调,心血管高危人群应尽早降低LDL-C,尤其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LDL升高可能是其罹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唯一的危险因素。

LDL-C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因果关系还与LDL-C的累积负荷有关

遗传学研究表明,与动脉粥样硬化已经形成才开始使用他汀短期治疗的人相比,尽早进行降LDL-C治疗、LDL-C如果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的人,LDL-C水平每下降1 mmol/L,心血管病风险最高可降3倍以上。

这说明,LDL-C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因果关系,不仅取决于LDL-C的绝对水平,还与LDL-C的累积负荷有关。

声明指出,LDL-C累积负荷是心血管病发生和进展的中心决定因素,不同人群LDL-C负荷累积到发生心血管病的年龄不一样。

例如,一个血浆LDL-C水平>10 mmol/L (>400 mg/dl)的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小孩在10~15岁时累积的LDL-C负荷就可达到发生心血管病的阈值,而LDL-C水平相对低一些的纯合子家族性胆固醇血症小孩35岁时才达到阈值,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人要到60多岁才会达到这一阈值。

原始出处:

作者:朱柳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0)
#插入话题
  1. 2017-05-04 jyzxjiangqin

    LDL一C是心血管病的关键致病因素和治疗靶标。

    0

  2. 2017-04-29 1ddf0692m34(暂无匿称)

    遗传是所有疾病不可忽视的因素

    0

相关资讯

多篇文章解读豆制品对机体健康的好处!

民间有“每天吃豆三钱,何须服药连年”的谚语,意思就是说如果人们每天都吃点豆类食品,不仅能够远离疾病的困扰,还能够辅助治疗一些疾病。现代营养学认为,每天坚持食用豆类食品能够有效帮助机体减少脂肪含量,增强免疫力,降低患病的风险。 近年来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来探索豆类对机体健康的影响,下面小编就对此进行了盘点,分享给各位! 【1】研究表明多食豆类食品可降低胆固醇 据俄罗斯“健康生活”新

Science:胆固醇自我调控mTOC1信号的激活,影响肥胖及糖尿病

这项研究深层次的解释了胆固醇在细胞内的调节以及影响细胞mTOC1信号通路的机理。并位未来对于糖尿病及肥胖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ATVB:依折麦布增加人体内源性胆固醇的排泄!

由此可见,依折麦布增加胆固醇逆向转运效率,使其快速地从血浆和组织池进入粪便。进一步的工作需要评估逆向胆固醇运输和全身胆固醇代谢之间的潜在关系,对冠状动脉事件和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影响。

盘点:梳理胆固醇研究新近进展

胆固醇是临床生化检查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在肝脏中合成和从食物中摄取的胆固醇,将转化为甾体激素或成为细胞膜的组分,并使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保持恒定。当肝脏发生严重病变时,胆固醇浓度会降低。而在黄疸性梗阻和肾病综合征患者体内,胆固醇浓度往往会升高。小编汇总了近期有关胆固醇的最新研究,与大家一起学习。【1】Am J Clin Nutr:大量摄入胆固醇和鸡蛋并不会增加记忆障碍的风险一项来自

Brit J Cance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能够抵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肾细胞上皮癌的抗肿瘤活性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肾细胞上皮癌(RCC)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率。但是,大约1/4的肾细胞上皮癌病人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进行治疗时却很难治疗。最近,研究人员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抗肿瘤活性进行叶研究,期望能够初步解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治疗难治的原因。研究人员利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分别或者一起处理肾细胞上皮癌细胞和内皮细胞,来检测肾细胞上皮癌

ATVB:空气污染暴露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颗粒数的关系!

这些数据与假设是一致的,即暴露于空气污染与HDL的指标呈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