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新冠肺炎患者的俯卧位通气可能是不错的选择

2020-05-26 MedSci MedSci原创

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有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风险,在插管的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早期和延长(每天至少12小时)俯卧位(PP)可改善氧合,降低死亡率。由于重症监护室(I

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有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风险,在插管的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早期和延长(每天至少12小时)俯卧位(PP)可改善氧合,降低死亡率。由于重症监护室(ICU)的COVID-19患者超负荷,清醒PP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氧合情况并防止ICU转院。 研究目的是评估PP在ICU外住院的COVID-19清醒患者中的可行性、疗效和耐受性。 这项前瞻性、单中心的研究是在清醒、无插管、自发呼吸的COVID-19和需要补氧的低氧血症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进行。患者均于2020年3月27日至4月8日在法国普罗旺斯省艾克斯医院(Aix-en-Provence)住院治疗。 对所有连续入院的COVID-19确诊的患者进行了筛查,如果他们(1)需要补氧;(2)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结果提示有COVID-19的后方病变,则认为符合条件。主要的排除标准是需要插管的急性呼吸衰竭和意识受损。研究期间维持相同的供氧量(设备和启发氧分量)。动脉血气在PP前、PP期间和复吸后6~12小时进行。 主要结果是反应者的比例(动脉血氧分压[Pao2]在PP前和PP期间增加≥20%)。次要结果包括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22-01-20 芸香草

    能否发下英文原文的链接,谢谢小编。

    0

  2. 2020-05-26 公卫新人

    新冠肺炎,疫情何时才能消失

    0

  3. 2020-05-26 旺医

    顶刊就是顶刊,谢谢梅斯带来这么高水平的研究报道,我们科里同事经常看梅斯,分享梅斯上的信息

    0

相关资讯

CHEST:俯卧位可更好地改善肥胖的ARDS患者的氧合和预后

肥胖患者出现肺不张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风险较高。已知俯卧位(PP)可以减少普通人出现肺不张的机会,并可改善伴有严重低氧血症的ARDS患者的氧合和预后;但该体位对于肥胖的ARDS患者的效果,人们了解的仍很少。为了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来自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医院、圣埃洛伊医院重症监护和移植科的Audrey De Jong及其同事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2013年2月28日的《CH

早期俯卧位通气联合肺复张改善重度ARDS患者氧合及预后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转化医学中心北京协和医院周翔、刘大为和隆云等探讨了俯卧位通气联合肺复张对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期俯卧位通气联合肺复张能改善重度ARDS患者氧合及预后,且不增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研究者们依据ARDS“柏林标准”将入选的重度ARDS患者随机分为标准通气组和早期俯卧位通气联合肺复张组(简称联合通气组)。标准通气组采

俯卧位通气联合持续肾脏替代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1例

患者男,53岁;因“车祸外伤后昏迷1h”于2016年10月8日入院。原籍新疆,30年前因“肝脏、肺包虫病”在外院手术治疗,具体术式不详,术后恢复好。家族史:其母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于53岁时去世。查体:推车推入病房,中度昏迷,疼痛刺激发音,无睁眼,刺痛有肢体屈曲,鼾声呼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0.3 cm,光反应灵敏;气管居中,无颈静脉怒张,胸腹部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无法检查,肌张力

ARDS的俯卧位治疗

ARDS在ICU 中非常常见,病死率在25%至40%之间。为减少ARDS肺不张,改善肺的顺应性,20世纪70年代人们提出应用俯卧位通气治疗ARDS。

得不偿失,俯卧位通气导致的损伤!

6床患者为一名80多岁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奶奶,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肺部感染严重,为了纠正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医嘱给予俯卧位通气,每日两次,已持续数天。

俯卧位手术全麻苏醒期加强型气管导管部分断裂一例

患者,男,58岁,因腰椎间盘突出症于全麻下行腰椎后路椎间盘髓核常规摘除术。既往体健,无酗酒史。麻醉诱导顺利,予喉镜明视下置入ID7.5mm加强型气管导管,导管深度22 cm,使用胶布固定,行机械通气,静-吸联合麻醉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