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SALL4基因早期筛查可助肝细胞癌治疗

2013-07-05 shumufeng dxy

在全世界范围内,肝细胞癌的致死率高居第三。对于表现异质性的肝细胞癌患者人群,具有胚干细胞和祖细胞基因表达特征的患者往往预后不良。癌胚基因SALL4作为类祖特征的肝细胞癌亚型的标志物,与预后不良相关,并且也成为治疗的潜在靶点。 研究人员对来自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标本进行SALL4基因表达状况的筛查以及临床病理学分析。随后进行功能缺失研究以评估SALL4基因在肝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作为治疗

在全世界范围内,肝细胞癌的致死率高居第三。对于表现异质性的肝细胞癌患者人群,具有胚干细胞和祖细胞基因表达特征的患者往往预后不良。癌胚基因SALL4作为类祖特征的肝细胞癌亚型的标志物,与预后不良相关,并且也成为治疗的潜在靶点。

研究人员对来自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标本进行SALL4基因表达状况的筛查以及临床病理学分析。随后进行功能缺失研究以评估SALL4基因在肝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为评估SALL4靶向肽的治疗效应,研究人员进行了体外功能性和体内肿瘤模型试验。

结果显示,SALL4是表达于人类胚胎肝脏部分的癌胚蛋白,在成人肝脏中其表达被沉默,但在部分肝细胞癌患者及病情恶化进展患者中获得重表达。基因表达分析显示SALL4阳性肝细胞癌中随着增殖和转移基因的过表达,类祖基因标签也得到富集。功能缺失性研究证实了SALL4基因在细胞存活和肿瘤生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体内肿瘤移植模型试验显示,阻滞性SALL4-辅阻遏物的相互作用抑制了PTEN基因以及肿瘤形成。

研究人员由此得出结论,SALL4是浸润性肝细胞癌类祖亚型的标志。由于正常健康人肝脏内SALL4表达缺失,因此SALL4可作为肝细胞癌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

SALL4早期筛查有助于肝细胞癌患者的积极治疗

新加坡国立大学癌症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得出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SALL4有助于肝细胞癌患者的早期筛选,并进行提高生存率的积极治疗,肝细胞癌是肝癌的一种主要类型。研究者也提出了一种使SALL4(一种干细胞基因)失活的方法,来杀灭肝癌细胞及阻止癌细胞形成。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团队由新加坡癌症科学研究所的主任DanielTenen教授带领,这项研究由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国立大学医学组织、香港玛丽医院、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及哈佛干细胞研究所协同实施。这项研究已经申请了2项专利,这个团队的研究成果于2013年6月13日发表于著名的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这个研究成果可能会促进肝细胞癌的个体化治疗及靶向治疗的发展。因为SALL4也与其它类型的癌症如白血病及包括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胃癌、乳腺癌和肺癌等其他实体瘤有关联,这项研究成果有助于改善这类疾病的治疗。

肝癌的高死亡率

肝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在新加坡,它是四个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因为大部分肝癌病例在晚期才诊断出,治疗结果不良,5年生存率低于10%。

肝癌目前的治疗仅仅是基于其临床特征。考虑到了解这种不治之症的分子发病机制的必要性,Tenen教授及其团队研究了癌症的分子特征。

在对他们研究的意义作出评论时,Tenen教授说:“手术切除是肝癌最可行的治疗方法。然而,只有早期肝癌是可切除的,大部分肝细胞癌在晚期阶段才被发现,并且是不可切除的。联合化疗很多年前已经被用于肝癌的治疗,但是整体生存率并没有出现很大的改善。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开发更有效的靶向治疗,这正是我们研究的目的所在”。

SALL4—肝癌预后的基因标志

SALL4是一种在胎儿肝脏中大量表达的干细胞基因,但是在正常的成人肝脏中不表达。SALL4的表达尤其与更具有侵袭性的肝细胞癌亚群有关。

通过研究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和香港玛丽医院的400名肝癌患者的组织样本,这个国际团队的科学家发现:10%~20%的肝癌患者表达高水平的SALL4,但是50%的患者表达低水平的SALL4。

因此这个团队确立SALL4为肝细胞癌预后的一个独立的标志物,这对于这种疾病的处理是很重要的。检测到表达SALL4的患者应该尽可能地给予更积极的治疗,因为他们的病情会更危重。

靶向治疗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也确认出SALL4在肝肿瘤形成中的作用。通过敲除SALL4,科学家们发现,肝癌细胞更容易发生细胞凋亡,而且不易形成肿瘤。这个团队在使用治疗肽后,在实验环境中成功地阻断了SALL4表达,这个方法杀死了肝癌细胞及阻断了肿瘤形成的能力。
目前,这个团队正在开发一种筛选试验,发现与这种肽作用相似的小分子物质,籍此希望开发出有可能治疗肝癌的药物。


作者:shumufe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EJM:壳核海绵状血管瘤致对侧难治性偏侧舞蹈症一例

患者,男,65岁,左手不自主运动10余年。神经系统检查显示左手臂偏侧舞蹈,睡眠时症状消失。颅脑CT检查显示右侧壳核处有一钙化灶。脑MRI检查T2加权相显示右侧壳核混杂信号,病灶中心呈低信号,伴周边低信号环,MRI提示海绵状血管瘤。MRA血管检查未见异常。口服氟哌啶醇、丙戊酸钠及唑尼沙胺等治疗,症状未见改善。各类脑血管病往往影响基底节区,从而有时会出现病灶对侧偏侧舞蹈症,但是症状往往是短暂的。壳核海

NEJM:早期延长俯卧位治疗可显著降低严重ARDS患者死亡率

对于使用机械通气支持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而言,此前的研究未能证明俯卧位对患者的预后有有益的影响。为了评估早期应用俯卧位对严重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来自法国里昂市Croix-Rousse医院重症医学科的Claude Guérin博士及其同事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2013年5月20日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上。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重症ARDS患

NEJM: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不能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短期研究数据推荐超重和肥胖的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减轻体重,但其对长期心血管结局影响尚不清楚。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内分泌学家Hertzel C. Gerstein博士等研究者检验了旨在减轻体重的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对减少上述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的长期作用。他们发现,10年的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对心血管患病率和死亡率并无影响。相关论文发表于近期国际权威杂志NEJM 在线版。 在美国的16所研究中心

NEJM:双心室起搏用于房室传导阻滞和收缩功能障碍优于右心室起搏

右心室起搏可恢复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适当的心率,但高比例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有可能会促发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研究者评估了双心室起搏能否降低此类患者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不良左心室重塑。美国Buffalo大学医学研究院的Anne B. Curtis博士等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对于房室传导阻滞和NYHA Ⅰ、Ⅱ或Ⅲ级心力衰竭伴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患者,双心室起搏优于传统的右心室起搏。相关论文发表于

NEJM:奥玛珠单抗可有效治疗慢性特发性或自发性荨麻疹

许多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又称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对H1-抗组胺药治疗无应答,即便加大剂量仍然如此。在2期试验中,奥玛珠单抗,一种靶向IgE的IgE单克隆抗体能影响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且已显示对上述患者有效。德国柏林夏洛蒂医科大学皮肤病学和变态反应研究室的Maurer M博士等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对于经许可剂量的H1-抗组胺药既往治疗但仍存在症状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奥玛珠单抗可减

NEJM:无现场心脏外科准备不会对非紧急PCI产生影响

急诊手术已变成一种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并不常见的处理事件。PCI期间和之后现场可提供心脏外科对确保可能的最佳转归的意义尚不明确。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中心心血管科Alice K. Jacobs博士等人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在不能提供现场心脏外科的马萨诸塞州医院进行的非紧急PCI操作其30天和1年时临床事件发生率方面不劣于有现场心脏外科医院进行的操作。相关论文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NEJM 近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