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Intern Med:机械通气患者,夜间拔管 vs 白天拔管,死亡率更高

2016-09-16 Mechront 译 MedSci原创

对于ICU(重症监护病房)里接受机械通气(MV)治疗的患者,什么时候拔管是最好时机?如果夜间拔管是否是安全的? 我们对2000年10月1日到2009年3月29日期间,在美国ICU里进行MV治疗的≥18岁患者进行了回顾性队列研究,在2015年1月1日至7月5日进行数据分析。研究中的“夜间拔管”定义为下午7点到早上6点59。 使用多层次的多变量回归分析,识别与夜间拔管相关的因素,倾向性匹配

对于ICU(重症监护病房)里接受机械通气(MV)治疗的患者,什么时候拔管是最好时机?如果夜间拔管是否是安全的?

我们对2000年10月1日到2009年3月29日期间,在美国ICU里进行MV治疗的≥18岁患者进行了回顾性队列研究,在2015年1月1日至7月5日进行数据分析。研究中的“夜间拔管”定义为下午7点到早上6点59。

使用多层次的多变量回归分析,识别与夜间拔管相关的因素,倾向性匹配白天拔管患者。主要结局包括患者在ICU内再插管的频率、ICU和院内死亡率以及ICU和医院住院时长(LOS)。

研究从165个ICU部门纳入了97 844名患者(男性 40.8%;平均年龄 58.3 [17.9]岁)。总的来说,20.1%的患者是夜间拔管,并且发生率随着时间在下降(2000-2001 vs 2009:23.3% vs 18.8%; P = .001)。

多变量调整后,MV持续时间<12小时与夜间拔管的相关性最大(与MV持续时间<1天比较:AOR, 0.20 [95% CI, 0.19-0.21];与MV持续时间1~<2天比较:AOR, 0.26 [95% CI, 0.24-0.28];与MV持续时间2~<7天比较:AOR, 0.22 [95% CI, 0.21-0.24];与MV持续时间≥7天比较:AOR, 0.24 [95% CI, 0.22-0.26])。

倾向性匹配对中,4518对的MV持续时间不到12小时,5761对的持续时间则≥12小时。对于MV持续时间不到12小时的患者,夜间拔管和白天拔管患者的再插管率相似(5.9%和5.6%,P = .50),但是夜间拔管患者的死亡率更高(ICU死亡率, 5.6% vs 4.6%, P = .03; 院内死亡率, 8.3% vs 7.0%, P = .01)。夜间拔管患者的ICU住院时长更短(1.1天[0.8-2.3] vs 1.4天[0.9-2.5]; P < .001),不过医院住院时长与白天拔管患者相似(7.0天[4.0-12.0] vs 7.0天[3.0-12.0]; P = .03)。

MV持续时间≥12小时的患者,夜间拔管后的再插管率更高(14.6% vs 12.4%; P < .001)、死亡率更高(ICU死亡率:11.2% vs 6.1%; P < .001;院内死亡率:16.0% vs 11.1%; P < .001);但住院时长,与白天拔管患者之间没有差异。

数据表明,夜间拔管患者的比例大约为五分之一,与白天拔管患者相比,他们的死亡率更高;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存在?还需要未来更多的进一步研究。

原始出处:

Hayley B. Gershengorn,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Overnight Extubations and Outcome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AMA Intern Med.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06, 2016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chront 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Lancet Respir Med:ARDS—呼吸病学2015年度总结和未来10年重点研究展望专题

2015年继续这种乐观趋势,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例如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对机械通气气压管理策略的重要性数据的二次分析、有关ARDS临床和生物异质性的新见解、可以产生新疗法的肺再生医学研究等。

JAMA:老药乙酰唑胺要不要用于COPD接受机械通气患者?(DIABOLO研究)

作为呼吸兴奋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代谢性碱中毒患者的治疗,acetazolamide已应用数十年,但是并没有大型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来证实这种方法的可用性。本研究旨在确定acetazolamide是否可减少COPD及代谢性碱中毒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

Resuscitation:轻度高碳酸血症影响心脏骤停早期幸存者机械通气脑氧合

在心脏骤停复苏后早期行机械通气患者,采用NIRS评估,轻度高碳酸血症增加脑氧合。研究人员将进一步研究心脏骤停患者复苏后行机械通气,保持长时间轻度高碳酸血症与提高脑氧合、改善患者预后的效果。

JAMA:拔管再插管风险低的患者使用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可减少72小时内再插管的风险

对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以及再插管的高风险和低风险人群的研究表明,拔管后与常规氧疗相比,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可改善患者体内的氧合。然而,关于再插管的结果却缺乏确凿的证据。来自西班牙Virgen de la Salud医院的研究人员探究了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在预防机械通气再插管风险低的患者再插管上是否优于常规氧疗。

JAMA:标准治疗联合右美托咪啶治疗可减少躁动型谵妄患者机械通气的时间(DahLIA研究)

对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躁动型谵妄患者尚未建立有效的治疗。本研究旨在确定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右美托咪啶治疗接受机械通气的躁动型谵妄患者的效果。

2016《ARDS患者机械通气指南》更新要点

为更新国内临床医务人员对ARDS机械通气治疗的认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危重症医学学组在参考大量研究进展后发布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2016)。新的指南简洁明了,产生了基于循证医学的12个治疗方面的临床推荐意见。我们来对比学习一下新旧指南在机械通气方面的异同。 上篇文章已经讲述了前面6条推荐建议。接下来继续与大家对比学习,如俯卧位通气、ECMO、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