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伴软脑膜转移1例

2018-11-27 佚名 影像园

因头痛7天,呕吐1次入院。

【所属科室】

神经外科

【基本资料】

患者,男,15岁

【主诉】

因头痛7天,呕吐1次入院。

【影像图片】

















【影像表现】

小脑蚓部见团块状异常信号,突向四脑室,前方可见脑脊液信号环绕,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斑片状强化,病灶内部可见斑片状囊性信号;双侧小脑半球另见多发结节样稍长T1稍长T2信号,明显结节样强化。
 
【结果】

病理诊断: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伴软脑膜转移
 
【病例小结】

髓母细胞瘤是一种以神经胶质瘤和神经元两种未分化的神经上皮细胞为基础形成的肿瘤,其生长迅速,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占全数脑胶质瘤的8.2%,占第四脑室附近肿瘤的1/3。多见于儿童,12岁以下的儿童占本瘤全数病人的69%。髓母细胞瘤位于小脑,儿童最多见于小脑蚓部,年长儿及成人常见于小脑半球,与小脑皮层关系密切。髓母细胞瘤有以下MR影像特征:① 发生于小脑的肿瘤,多呈类圆形,病灶周围水肿较轻,邻近脑实质受挤压。②低年龄组常位于小脑蚓部,多凸向于四脑室,致幕上脑室阻塞性积水。T2WI及FLAIR序列多呈等信号。③可见小囊变,灶内出血及钙化少见。④可见远处脑脊液播散转移,增强扫描可提高检出率。弥散加权成像可由于肿瘤的小细胞的组织学特征,而呈高信号。

本例患者为男性青少年,影像学上表现为小脑蚓部凸向四脑室占位性病变,稍长T1稍长T2信号,D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除病灶本身强化外还可见小脑软脑膜多发结节样强化。

该病主要与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及转移瘤鉴别。室管膜瘤一般起源于四脑室底,因此常将四脑室推向后部呈裂隙状;髓母细胞瘤起源于小脑下蚓部的绒球小结区。而将四脑室压向前部,矢状位MRI可良好地显示这一特征。室管膜瘤生长时间长,可发生钙化或囊性变,其T1、T2信号不均匀;髓母细胞瘤因生长迅速、质地软,其T1、T2信号较均匀,且信号较室管膜瘤强。髓母细胞瘤的周围有一环形的水肿区,而室管膜瘤却不常见。儿童脉络丛乳头状瘤多见于四脑室,多呈桑葚状,因产生脑脊液而脑积水明显,可见钙化及出血,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多发呈稍高信号,弥散不受限,而髓母细胞瘤往往弥散受限;脉络丛乳头状瘤多明显强化,髓母细胞瘤强化程度不一。转移瘤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原发病史可鉴别诊断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Pediatr Res:严重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与小脑和脑干体积缩小和神经发育缺陷有关!

荷兰乌得勒支乌得勒支大学医学中心和乌得勒支大学新生儿科的Drost FJ近日在Pediatr Re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们研究了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脑部形态测量(TEA)与神经发育之间的关系。

Radiology:3D超声在评价早产儿小脑生长发育中的价值

本研究旨在利用颅内超声(US)横断面和纵向建立正常神经影像学表现的早产儿小脑体积大小以及2年神经发育结果,并将结果发表在Radiology上。

病例:24岁了,她才发现原来自己没有小脑......

小脑容纳的神经元占全脑的50%,起着不可获取的作用,但是本例的患者活到了24都没有人发现她竟然没有小脑,生活与常人无太大差异。

小脑占位,血管母细胞瘤诊断要点看这里!

病例分享:左侧小脑半球血管母细胞瘤切除一例。

Neurology病例:见于小脑卒中的前庭-眼反射缺损

69岁男性,表现为急性眩晕,恶心和呕吐。患者有左侧跳动性眼球震颤和异常的前庭眼反射,右侧头脉冲试验可见扫视矫正。

左侧桥脑小脑角室管膜瘤误诊为听神经瘤一例

患者,女,33岁,因“听力下降伴头痛头晕1个月,加重伴呕吐1周”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开始出现左侧听力下降,伴头痛、头晕,当时未做特殊诊治。近1周,患者上述症状明显加重,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较为频繁,无法进食;头晕较重,无法正常行走。病程中,患者饮食差,小便正常,大便3d1次,体质量较前下降10kg左右。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精神不振,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直径3.0mm,对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