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评价体系升级到分子分期

2018-02-26 王潇雨 健康报

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团队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报道了13个信使RNA分子标签,能有效预测局部晚期鼻咽癌转移和临床获益。这意味着鼻咽癌预后评价体系已从解剖分期升级为分子分期。相关论文已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肿瘤学专业期刊上。

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团队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报道了13个信使RNA分子标签,能有效预测局部晚期鼻咽癌转移和临床获益。这意味着鼻咽癌预后评价体系已从解剖分期升级为分子分期。相关论文已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肿瘤学专业期刊上。

我国鼻咽癌新发比例约占全球四成,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马骏介绍,在该中心接诊的患者中,约70%在就诊时已处于局部区域晚期(无远处转移),这些患者中有20%~30%在治疗后会出现远处转移,而远处转移占死亡原因的75%。但就目前传统的肿瘤临床N分期方法,预测远处转移的准确性仅为57%左右,且相同分期的患者接受同样的治疗后常常出现不同的生存结局,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标志物指导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近年来,许多分子生物学指标被纳入肿瘤预后评价体系。其中,信使RNA作为多种分子事件调控的靶标,其表达改变作为分子预后指标显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据此,马骏团队开展了国际最大规模的鼻咽癌分子标志物研究,通过表达谱芯片对接受治疗后有无出现远处转移的鼻咽癌组织全基因组表达水平进行对比分析,从数万个基因中初步锁定137个差异表达基因,再用统计方法从410名患者中筛选13个远处转移相关的基因构建分子标签,将病人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结果显示,高风险组患者5年远处转移率高达37%,低风险组仅为9%。

研究还发现,利用这组分子标签可以区分哪些鼻咽癌患者能从同期化疗中获益。对于低转移风险组的患者,接受同期化疗5年远处转移率可从16%降低至5%;而对于高风险组患者则无显著改善,提示这部分患者同期化疗尚不足够,可能需要进一步强化治疗,例如诱导化疗,放疗后的维持化疗,或者联合靶向药物甚至免疫治疗等。

研究人员将这13个信使RNA分子标签与N分期等临床指标相结合构建鼻咽癌远处转移线列图,并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综合评价,发现能够将预测准确性由57%提高至75%。该项研究结果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患者样本中均得到了验证。

“今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可以很便捷地接受检测,这将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的治疗选择,低风险患者实行单纯同期化疗,对判断为高远处转移风险的患者实行积极随访和强化治疗,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马骏说。

编后

鼻咽癌是一个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疾病,中国鼻咽癌每年新发病例数近世界的一半,而华南地区又是鼻咽癌的重灾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从1964年成立之初,就把鼻咽癌的研究与防治作为主攻方向,历经6代人努力,开展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攻关。一代代科研人员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一系列人才建设战略和科研激励政策支撑下,以工匠精神步步深入开展研究,使鼻咽癌这一杀伤力极大的癌症退下神秘面纱。

区域疾病丰富的样本量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的外部条件,为当地老百姓解除疾病困扰是科研的内在动力,而研究最终产出的成果,也必将走出地域,惠及更多患者,使中国的研究成果成为世界标准,推动我国医学科技创新从跟跑走向领跑。

作者:王潇雨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0)
#插入话题
  1. 2018-03-03 zb1235672

    好消息.值得学习

    0

  2. 2018-02-28 huagfeg
  3. 2018-02-27 飛歌

    厉害了我的哥

    0

  4. 2018-02-27 龙胆草

    学习谢谢分享

    0

  5. 2018-02-27 1e16d8a5m40(暂无匿称)

    学习啦

    0

相关资讯

中国鼻咽癌分期2017版(2008鼻咽癌分期修订专家共识)

准确的肿瘤临床分期是指导治疗、判断预后以及学术交流的基础。自2009 年国内推广使用“鼻咽癌2008 分期”以来,各肿瘤中心加强了合作和交流,促进了多中心研究和分期研究的发展。2017 年7 月1 日,中国鼻咽癌临床分期工作委员会在福建南平召开了中国鼻咽癌分期修订工作会议,国内各位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进行充分地讨论和沟通,并达成共识,一致认为采纳了鼻咽癌中国2008 分期和UICC/ AJCC 分期第

2017 国际指南:鼻咽癌临床靶区勾画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式,鼻咽癌临床靶区勾画经常带来挑战。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提供鼻咽癌临床靶区勾画指导建议。

Nat Med:中山大学刘强,黄慧强找到致死性高炎症疾病的分子机制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大连理工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致死性高炎症疾病的发病分子机理,他们同时也提出了潜在可行的治疗新方案

鼻咽癌复发、转移诊断专家共识

局部/区域复发和远处转移是鼻咽癌最常见的失败原因。约10%鼻咽癌经IMRT±化疗后出现局部、区域复发,4%~10%初诊和15%~30%根治性治疗后鼻咽癌出现远处转移。尽早诊断鼻咽癌复发或转移从而早期干预是复发或转移鼻咽重要预后因素,但基于错误诊断而进行的挽救治疗亦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早期正确诊断鼻咽癌复发或转移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截至目前,国际国内均无复发转移鼻咽癌诊断的指南或专

CLIN CANCER RES:预后模型鉴别高转移风险的鼻咽癌患者

远处转移是鼻咽癌治疗最重要的失败原因之一。对T4或N2-3的高转移风险患者,同时放化疗(CCRT)效果不足而额外的诱导化疗(IC)又存在争议。因此,建立更好的患者区分标准以更好的鉴别需要进行额外诱导化疗的高转移风险患者至关重要。近期,Sequestosome1(SQSTM1)/p62,一种自噬蛋白,被认为是一种鼻咽癌中远处转移的相关蛋白。但是SQSTM1在鼻咽癌远处转移中的机制尚未进行深入研究。C

CLIN CANCER RES:RARS-MAD1L1融合基因诱导鼻咽癌治疗抵抗

鼻咽癌是南亚最常见的头颈部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发现新的肿瘤标志和治疗靶点对晚期鼻咽癌治疗至关重要。CLIN CANCER RES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章研究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