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izophrenia Bulletin:精神病症的共同结构: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与精神性双相情感障碍的网络结构更多相似性而非差异

2024-09-18 xiongjy MedSci原创

尽管精神性双相情感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严重程度存在差异,但其症状网络结构高度相似。抑郁症状和阴性症状为最稳定的核心症状,支持了这些疾病是同一心理病理过程不同表现的假设。

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是严重的精神病症,前者以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为主,后者则以情感失调为主要特征。尽管这些诊断概念自19世纪末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但关于这些疾病是不同的独立实体,还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形式的讨论由来已久。既往研究发现,双相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正性精神病症状,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则可能表现出情感症状。此外,研究还揭示了这两类精神疾病在遗传和家族背景上的共性,并存在相似的环境风险因素,如压力和创伤。基于这些发现,本研究假设,双相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结构可能反映了同一种心理病理过程的不同表现。

本研究使用了从三项大型数据集中提取的二次数据,包括B-SNIP1、B-SNIP2和PARDIP项目。这些数据涉及1882名临床稳定、无急性症状的患者,分别被诊断为精神性双相情感障碍(PBD)、分裂情感性障碍(SCA)或精神分裂症(SCZ)。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相同的诊断工具评估,如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蒙哥马利-阿斯伯格抑郁量表(MADRS)及年轻躁狂量表(YMRS),总计26项症状变量被纳入分析。通过网络结构分析,研究者估计并评估了各类精神病患者的网络结构的稳定性,并比较了网络的整体密度、连接强度及具体症状之间的联系。网络模型通过高斯图形模型估计,并使用引导自举法进行稳定性检验,网络社区则通过引导探索性图形分析(EGA)识别。

图1: 精神病患者的网络结构图

研究结果显示,精神性双相情感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与精神分裂症三类精神病的症状网络结构高度相似(r>0.80)。在所有诊断中,躁狂症状更多地与正性精神病症状连接,而抑郁症状则更与阴性精神病症状相连。此外,抑郁症状和阴性症状被发现是抑郁和精神病社区的最强指示症状。在症状间的网络边缘权重中,关于思维障碍与悲观思想的变化也表现出有趣的差异。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维障碍与概念性解体的关联较强,而分裂情感性障碍患者的悲观思想与无法感知情感的联系则较为突出。

具体来说,尽管三类诊断组在症状严重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如分裂情感性障碍患者的正性精神病症状最为严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则最为严重),但网络结构的整体密度和症状之间的连接模式非常相似。研究发现,在所有患者群体中,阳性症状主要连接到躁狂症状,而抑郁和阴性症状则形成了独立的网络群体。最强的症状连接边缘包括“迟钝情感”和“缺乏沟通”,而最弱的连接则是“刻板思维”与“易怒”。

图2:精神病患者网络模型中的症状中心性

尽管精神性双相情感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与精神分裂症在症状严重程度上存在差异,但其网络结构表现出高度相似性,支持了这些精神病症可能是同一种基本病理过程的不同表现形式的假设。尤其是抑郁和阴性症状似乎是不同诊断群体中最具稳定性的核心症状,而正性和躁狂症状在不同患者群体中表现出更大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诊断群体中症状间的特定相互关系,并使用能够检测因果关系的方法,以进一步加深对这些精神病症网络结构的理解。

原始出处:
Shao, W., Simmonds-Buckley, M., Zavlis, O., & Bentall, R. P. (2024). The common structure of the major psychoses: More similarities than differences in the network structures of schizophrenia, schizoaffective disorder, and psychotic bipolar disorder. *Schizophrenia Bulletin*. https://doi.org/10.1093/schbul/sbae154

作者:xiongjy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World Psychiatry》高分研究:一线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长期疗效比较

近年发表在《World Psychiatry》的一项高分研究,比较了常用的精神病药物在长期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Schizophrenia: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升高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反应不佳及白质密度缺陷的关联

本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升高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反应不佳以及右侧颞上回白质密度降低相关,提示MMP9水平可能是预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Molecular Psychiatry:精神病与物质使用障碍发作次数作为遗传风险和遗传异质性的指标

精神病和物质使用障碍的发作次数与遗传风险呈正相关。对于AUD和DUD,发作次数较多的患者显示出更高且纯净的遗传信号;而对于MD,发作次数多的患者则表现出更高的BD和SZ遗传风险。

精分领域诊断技术、靶点分析及新药物的最新进展

本文将从最新的诊断技术、靶点分析以及新药物的研发等方面探讨精神分裂症的最新进展:

综述|二甲双胍改善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进展

本文就二甲双胍对SZ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展开综述,为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新思路。

Molecular Psychiatry:精神分裂症与DNA甲基化变异的关联

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与213个甲基化变异位点相关,这些位点多位于神经功能相关的基因中,并与疾病的年龄、认知缺陷和症状严重程度等临床特征显著相关。这些结果为精神分裂症的个体异质性提供了表观遗传学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