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Psychiatry》高分研究:一线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长期疗效比较

2024-08-21 精神医学新观点 精神医学新观点

近年发表在《World Psychiatry》的一项高分研究,比较了常用的精神病药物在长期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精神障碍,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来控制症状并预防复发。短期治疗可能只针对急性症状,而未能解决长期维持治疗的需求。但目前大部分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试验时间较短(通常为6周),长期应用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匮乏,急需更全面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指导临床实践。

近年发表在《World Psychiatry》的一项高分研究,比较了常用的精神病药物在长期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人员从Cochrane Schizophrenia Group的数据库中检索了截至2022年3月6日的所有随机、双盲的抗精神病药物临床试验。研究包含了所有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SGAs)和18种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FGAs),且试验持续时间必须至少为6个月。研究共纳入了45项研究,包含11,238名参与者。

评价指标:

  • 主要评价指标:整体症状变化: 通过阳性与阴性综合症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或其他已发表的评分量表来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整体症状的变化。

  • 次要评价指标:所有原因停药率、阳性症状变化、负性症状变化、抑郁症状变化、生活质量、社会功能、体重增加、抗帕金森药物使用、静坐不能、血清催乳素水平、QTc延长、镇静效果。

涉及药物: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SGAs):

奥氮平、氨磺必利、阿立哌唑、阿塞那平、氯氮平、伊潘立酮、帕利哌酮、喹硫平、利培酮、齐拉西酮、佐替平等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FGAs):氯丙嗪、氟哌利多、硫利达嗪、氟哌啶醇等

研究结果:

1、疗效:奥氮平在长期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中表现出较好的疗效,尤其在减少整体症状、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方面,奥氮平的疗效优于一些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如齐拉西酮、阿立哌唑等。

2、停药率: 奥氮平的停药率(因任何原因)低于一些其他药物,表明其耐受性较好

图片

研究结论:

奥氮平在长期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中比多种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更有效。然而,奥氮平的使用需慎重考虑其引发显著体重增加的副作用。因此,对于某些患者,选择副作用更轻的药物可能更合适,并且在使用奥氮平时,建议对心血管风险因素进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合并使用二甲双胍或生活方式干预(饮食和体育活动)。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长期疗效的评估:该研究专门关注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长期(至少6个月)治疗中的疗效,而以往的大多数研究仅限于短期治疗(通常为6周)。因此,该研究填补了关于抗精神病药物在长期使用中的疗效和耐受性数据的空白,尤其是在急性期患者中。

2、研究应用了CINeMA(Confidence in Network Meta-Analysis)框架来评估证据的可靠性。该框架帮助识别出结果中可信度较低的部分,从而增强了结果解释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研究的局限性

1、样本量和数据连接性:尽管研究纳入了11,238名参与者,但某些药物的数据量依然不足。例如,氯氮平、齐拉西酮和一些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的参与者人数较少,导致这些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结论不够明确。此外,某些药物在网络分析中未能与其他药物形成有效连接,使得对这些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较为困难。

2、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证据不足:研究发现关于长期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证据较为稀缺,这些结果的证据强度不足以支持明确的临床建议。

总结来说,这项研究在精神分裂症长期治疗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提供了多种抗精神病药物在长期使用中的比较数据。然而,研究的不足之处表明未来需要更多的大规模、长期随访的临床试验,以进一步验证这些发现并探讨更多的长期疗效和副作用。

参考文献:

1.Leucht, S., Schneider-Thoma, J., Burschinski, A. (2023). World psychiatry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 22(2), 315–324.

作者:精神医学新观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2024-08-21 13013f32m56暂无昵称

    改变认知,改变世界观,精神

    0

相关资讯

Schizophrenia | 中国学者发文:苯环利定诱导精神分裂症样动物模型及其潜在神经机制研究进展

本综述总结了PCP诱导的SZ样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讨论了PCP对行为和代谢的影响以及其在PFC和海马中的细胞和回路靶点,提出了NMDAR功能低下在PCP诱导的SZ样症状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European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皮层下囊肿大脑白质病中期精神病发作:病例报告

报告描述了一例11岁MLC患者的首次精神病发作。MRI显示双侧前颞叶皮层下囊肿和白质信号异常。基因分析发现MLC1纯合突变。患者经利培酮和劳拉西泮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MLC可能增加精神病的发生风险

Schizophrenia Bulletin:双相情感障碍向精神分裂症及精神分裂症向双相情感障碍诊断转变的预测研究

首次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的病例中有10.1%转换为精神分裂症,而首次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病例中有4.5%转换为双相情感障碍。这种诊断转换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BD向SZ的转换预测准确性高于SZ向BD的转换。

Molecular Psychiatry:青少年时期慢性大麻素暴露对啮齿动物类精神分裂症行为影响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CB1R激动剂(包括天然和合成的)引发了广泛的类精神分裂症行为改变,如工作记忆受损、新物体识别受损、社交新颖性偏好减弱和蔗糖偏好降低,且这些影响在性别和物种间相似。

Psychiatry Research:精神分裂症中应对、韧性和自尊的遗传决定因素研究揭示社会因素和海马神经发生的主要作用

研究发现16个基因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对、韧性和自尊相关,突显了社会因素和海马神经发生在这些心理构建中的重要性。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精神病分裂同卵双胞胎的全基因组测序研究

精神病症状不同的同卵双胞胎中存在显著的后生合子基因变异,表明这些变异可能在精神病的病因中起关键作用,并可能提供新的诊断和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