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如何预测科学的影响力?

2016-11-10 佚名 生物谷

图片摘自:science.howstuffworks.com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明,一名科学家在其一生中所具有的影响力或许会随机分布在其所发表的研究序列中,而研究者能够利用一种简单的模型来对这种现象进行描述,而且科学家的影响力实际上就是诸多因子的集合,包括科学家的产出和能力等。 此前对科学家创造力的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家们的主要

图片摘自:science.howstuffworks.com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明,一名科学家在其一生中所具有的影响力或许会随机分布在其所发表的研究序列中,而研究者能够利用一种简单的模型来对这种现象进行描述,而且科学家的影响力实际上就是诸多因子的集合,包括科学家的产出和能力等。

此前对科学家创造力的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家们的主要研究发现始于其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随后他们做出突破性研究的机会就会骤然下降,而这或许归咎于科学家们“聪明才智”的减弱以及行政职责的增加,然而从实际上来讲,我们并不清楚这种科学影响力到底是怎样出现的,以及随着时间如何发生改变?

因此,为了对该领域进行更好地理解,研究者Roberta Sinatra及其同事就对科学家们从事的数千份职业进行分析研究,重点关注科学家们发表的科技论文。研究小组的评估结果表明,很多科学家都会在其职业生涯开始的20年内发表他们的最有创意和确定意义的工作成果,但与此同时,科学家们的产出也会表现出相同的早高峰状况,这就表明,有影响力的科学思想家会在年轻时做出突破性研究,但这并不是因为所谓的年轻会与创造力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结果,而是因为年轻的科学家会在职业生涯早期进行大量工作。

在抛开产出或年龄,深入分析科学家们创新性成就的根源,研究者按照时间次序对研究者们所发表的论文进行排列,同时研究者还会分析是否最高影响力的文章的发表时间都是在科学家们职业生涯早期的时候,结果表明,最高影响力的文章往往很少是在科学家们早期职业生涯阶段发表的,相反这种影响力最高的情况往往是完全随机分布的,这种随机影响的规则或许就能够帮助研究者开发出一种新型模型来根据随机元素、科学产出以及Q因素预测科学家们的职业影响力。本文研究结果或将促成进一步的分析,来揭示如何去估算一个科学家的潜力。

原始出处

R. Sinatra, D. Wang, P. Deville, C. Song, A.-L. Barabasi.Barabasi.Quantifying the evolution of individual scientific impact.Science.Science.2016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1. 2016-11-12 jichang
  2. 2016-11-10 老段

    学习了,赞一个!!

    0

相关资讯

大嘴巴川普发表的那些“反科学”言论

不出意外的话,到今年年底为止,新一任的美国总统将会在希拉里·克林顿或唐纳德·特朗普中产生。老实讲,认为"川普会成为美国最有权力的人"这种想法是十分可怕的。虽然其中原因有很多,不过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川普这个荒唐的政客还具有另外一面:对科学的不尊重。让我们回顾一下他都发表过怎样的蔑视科学的言论吧:气候变化几十年前,川普所在的共和党还是十分崇尚科学的。然而,由于化石能源工业的相关利益,这个政党快速转

科学大跃进的惨痛代价:1位患者死亡,10年行业停滞

上个礼拜,“全球首个“基因魔剪”人体试验将在中国进行”的新闻掀起渲染大波。很多专业人士担心由于团队对这项名叫“CRISPR"的技术研究不足,贸然上人体试验风险太高,有点“科学大跃进”。 坦白地说,我对这个试验也是担心远多于兴奋。历史已经无数次告诉我们,在科学研究不足的时候,贸然把项目推上临床试验,一旦不小心,牺牲的不只是自己项目,还可能会葬送整个本来有希望的领域。 1999年,“基

Nature:科学与伦理的碰撞!NIH将移除对人兽嵌合体研究的资助限制

2015年9月,因为考虑到伦理问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突然宣布停止资助将人类干细胞引入到动物胚胎的嵌合体研究。今年8月4号NIH宣布除了一些特殊研究仍受到禁止,该机构将解除对嵌合体研究的资助限制。同时也将设立评审小组进行伦理审查并监督资金的使用。 新规定对于将人类细胞引入非人灵长类动物胚胎的发育时间节点进行了限制,禁止在中枢神经系统开始形成之前引入人类细胞。这样的规定意在限制组成嵌合体大脑的人

抑郁症:你所不知道的科学事实!

《我们的十年》还在上映 乔任梁却独自“离开“了 ,娱乐圈经常有这类新闻出现。主要是因为娱乐圈多是名人,受人关注,但实际上,在普通人群中,同样有大量的抑郁症人群,这个庞大的群体同样值得我们关注!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

诺贝尔奖背后的争议、诽谤和科学

如果预测可信,那么这将是一个喧嚣的诺贝尔季节。每年,诺贝尔奖预言者都会在10月初结果正式揭晓前对谁会获奖做出预言。今年的预言逐渐演变成了争议性的问题。一些人认为,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是潜在获奖赢家,该技术提供了相对便捷的基因编辑方法。在物理学领域,相关预测纷纷聚焦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团队,该团队今年年初检测到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预测的引力波,从而结束了长达一个世纪的争议。

鲁白:与日本比,中国科学的差距在哪儿?

谈到科技兴国,人们常常拿美国做标杆,认真研讨美国的政策、法令、机制、做法,因为美国是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但作为一个典型的西方国家,美国从本质上有着很强的求真、实证精神,再加上它实事求是、标新立异、勇于探索的传统,美国的强大并不让人意外。此外,美国是个移民国家,社会对外来人才的包容度非常高。 这些都与我国的文化和传统有较大距离。 相对而言,与我们地缘、文化相近的邻邦——日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