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Gastroenterology:表面微结构与结肠直肠肿瘤中异质性相关

2018-12-01 MedSci MedSci原创

最近的研究表明,结直肠肿瘤由遗传多样的亚克隆组成。本项研究旨在阐明结直肠肿瘤的表面微结构是否与遗传瘤内异质性(ITH)相关。

背景及目的
最近的研究表明,结直肠肿瘤由遗传多样的亚克隆组成。本项研究旨在阐明结直肠肿瘤的表面微结构是否与遗传瘤内异质性(ITH)相关。

方法
研究人员使用放大内窥镜观察结肠直肠肿瘤的表面微结构(凹坑图形),并且当肿瘤表现出多个凹坑图案时,从各个区域获得活检标本。使用焦磷酸测序和直接测序分析来自477个结肠直肠肿瘤的总共711个样品的BRAF,KRAS和TP53突变。

结果
与具有单个凹坑模式的肿瘤相比,具有多个凹坑模式的结肠直肠肿瘤表现出更高级的凹坑模式和更高频率的KRAS和/或TP53突变。在具有多个凹坑模式的肿瘤中,KRAS和/或TP53突变通常是变化的并且与凹坑模式等级无关。值得注意的是,侵袭性CRC通常表现出TP53突变,即使在腺瘤区也是如此,这表明它们具有早期的恶性潜能。

结论
本项研究结果表明瘤内凹坑模式变异不仅仅反映了结直肠肿瘤进化的过程,而是代表了遗传多样性的亚克隆,这种多样性可能与恶性潜能有关。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DCR:围手术期进行神经刺激可能可以减少结直肠切除术后肠梗阻的发生

术后肠梗阻的发生与炎症通路的激活有关,其特征在于结肠壁中炎症介质的增加;这些现象可以通过骶神经神经调节来预防,可能可以电刺激胫后神经以模拟神经调节。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经皮胫后神经刺激在加快术后肠蠕动方面的作用,评估围手术期胫后神经刺激的安全性以及评估胫后神经功效方面的疗效,以及减少术后肠梗阻的发生。

GUT: 甲基化循环DNA生物标志物可以用来监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反应

有研究报道无细胞循环DNA(cfDNA)中的突变位点可以用来追踪结直肠癌(CRC)中的癌症复发。由于缺乏普遍突变的基因,该方法需要个性化的基因设计。相反,我们知道早期甲基化改变局限于确定的基因组位点,因此可以借此来进行群体研究,本项研究的目的是确定癌症特异性甲基化生物标志物是否可以在cfDNA(液体活检)中测量,以监测转移性CRC患者(mCRC)的治疗结果。

DCR:结直肠择期手术使用酮咯酸不影响吻合口愈合

最近有文献报道手术病人术后使用酮咯酸镇痛会引起不良预后,但是也有文献指出的酮咯酸的使用还与减少阿片类药物和更快的肠功能恢复有关。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酮咯酸与结直肠术后吻合口漏之间的关系。

DCR:I期至III期结肠癌根治术后低氯血症对于预后的影响

最近的研究表明,电解质紊乱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系统地评估电解质紊乱对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I期至III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作用。

DCR: 结直肠手术围术期使用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术后出血和血栓栓塞是结直肠和腹部手术后常出现的并发症,而随着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广泛应用,心血管的合并症患者人数不断增加。因此本研究旨在描述在过去十年中接受主要结直肠和腹部手术的患者使用抗凝血/抗血小板治疗的趋势,并评估出血和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和危险因素。

DDS: DDB2蛋白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

损伤特异性DNA结合蛋白2(DDB2)涉及DNA损伤的识别和核苷酸切除修复过程的启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DDB2在结直肠癌(CRC)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