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美国医院红细胞及血浆输注减少

2018-03-01 国际循环编辑部 国际循环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杂志发表的一项以人群为基础的最新大规模分析显示,美国医院的红细胞(RBC)及血浆输注在20多年保持稳定增长后呈现下降。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杂志发表的一项以人群为基础的最新大规模分析显示,美国医院的红细胞(RBC)及血浆输注在20多年保持稳定增长后呈现下降。

研究者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Ruchika Goel等根据1993~2014年美国全国住院病例样本库中每年3300万~3800万次出院数据进行加权分析,对输注特定血液成分的患者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2011~2014年,不论患者种族、性别及风险严重程度、支付类型及入院类型如何,RBC输注均显著减少。输注RBC的住院患者比例从2011年的6.8%降至了2014年的5.7%,校正后RR值为0.83(95%CI:0.78~0.88);同期输注血浆者的比例从1.0%增加至0.87%(校正后RR值=0.87,95%CI:0.80~0.95)。进一步分析发现,与非择期住院患者相比,择期住院患者RBC输注的相对降幅更显著[与2011年相比2014年的降幅:26%(校正后RR值=0.74,95%CI:0.67~0.80)vs.14%(校正后RR值=0.86,95%CI:0.81~0.91),交互作用P<0.001]。但是,儿童患者的RBC输注及所有住院患者的血小板输注并未减少。

研究者强调,RBC及血浆输注趋势的逆转可能反映了目前很多医院限制输血的现状,因为越来越多的医院出台了血液管理计划来限制输血以改善患者结局、降低成本。鉴于该研究仅涉及住院输血,故其结果可能并不适用于门诊患者。

原始出处:

作者:国际循环编辑部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9)
#插入话题
  1. 2018-03-06 Y—xianghai

    学习了新知识

    0

  2. 2018-03-06 Y—xianghai

    学习了新知识

    0

  3. 2018-03-06 jihuaijun1112

    学习学习学习

    0

  4. 2018-03-05 jihuaijun1112

    学习学习学习

    0

相关资讯

Lancet haemat:输注储存35天以上的红细胞是否会影响患者院内死亡的风险?

输注储存35天以上的红细胞是否会给患者带来危害?尚没有这方面的随机试验。现研究人员对INFORM试验里的输注储存35天以上的红细胞的患者的院内死亡的风险进行评估。

Blood:胞外组蛋白可增加红细胞的渗透脆性、诱导贫血。

已发现细胞外组蛋白在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是通过其细胞毒性影响有核细胞,及其促进血小板激活导致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减少症的特性。但胞外组蛋白对于红细胞功能的影响尚知之甚少。

Nat Commun:钾对于人类红细胞的昼夜节律至关重要

近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新研究,来自英国萨里大学和剑桥大学MRC(医学研究理事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揭开了红细胞昼夜节律的奥秘,并确定了钾离子是解开这个谜团的关键。

那些年,曾经被混淆过的红细胞

1.大卵圆形红细胞(oval macrocyte)、大圆形红细胞(round macrocyte): 大卵圆形红细胞是指呈卵圆形的大红细胞,巨幼细胞贫血、抗代谢药物治疗,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以此种形态的红细胞为主或明显增多。

Blood:干扰CD147-RAP2相互作用,可有效阻滞恶性疟原虫入侵红细胞。

中心点:CD147-RAP2相互作用是恶性疟原虫(Pf,P.Falciparum)侵入红细胞的必要条件,但与已知的该过程所涉及的相互作用无关。HP6H8,可特异性打断CD-RAP2配对,进而完全性消除和预防人化小鼠感染Pf。摘要:目前尚缺乏预防恶性疟原虫疟疾的有效疫苗,而且宿主和寄生虫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也未完全清楚。现有研究人员证实,RAP2,寄生虫分泌的一种棒状体蛋白,其相互作用在入侵的寄生液泡

Stroke:卒中患者血栓中红细胞比例对血栓溶解反应的影响

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VT)的出现为我们采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对取出的血栓进行组织学分析提供了新视角。Strok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观察接受EVT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栓成分对静脉溶栓治疗(IVT)反应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