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胞外组蛋白可增加红细胞的渗透脆性、诱导贫血。

2017-11-15 MedSci MedSci原创

已发现细胞外组蛋白在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是通过其细胞毒性影响有核细胞,及其促进血小板激活导致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减少症的特性。但胞外组蛋白对于红细胞功能的影响尚知之甚少。

中心点:

组蛋白可通过浓度依赖性方式促进体外红细胞聚集、沉降、渗透脆性和脾脏滞留。

组蛋白可诱发体内贫血,并可在几分钟内增加脾脏血红蛋白含量、使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

摘要:

已发现细胞外组蛋白在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是通过其细胞毒性影响有核细胞,及其促进血小板激活导致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减少症的特性。但胞外组蛋白对于红细胞功能的影响尚知之甚少。

Farzaneh Kordbacheh等人发现组蛋白可通过浓度依赖性方式促进红细胞聚集、沉降,增加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和溶解。此外,组蛋白通过减少红细胞通过人工脾而破坏红细胞的变性力。

体内注射组蛋白后数分钟内即可出现贫血,伴随脾内血红蛋白浓度增加,而上述体外实验结果与此相映衬。此外,还观察到血小板减少症和白细胞减少症。

上述研究结果提示组蛋白结合到红细胞上,可能会导致在炎症环境中所观察到的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加。此外,组蛋白诱导的RBC溶解和脾脏清除率增加或许是危重症患者中发生的原因不明的贫血的重要因素。

原始出处:

Farzaneh Kordbacheh,et al.Extracellular histones induce erythrocyte fragility and anemia.Blood  2017  :blood-2017-06-790519;  doi: https://doi.org/10.1182/blood-2017-06-790519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1. 2017-11-20 大爰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2. 2017-11-17 xqptu
  3. 2017-11-17 大爰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4. 2017-11-17 Drhzm308

    谢谢.学习了

    0

相关资讯

Science:组蛋白单点突变可导致罕见儿童癌症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一种组蛋白编码基因发生缺陷与儿童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来自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Peter W. Lewis表示,大多数癌症的发生需要多个突变的共同作用,而他们发现的这个基因突变本身就足以导致形成肿瘤。组蛋白除了用于形成核小体,帮助进行基因组的压缩包装,还在基因的激活和沉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一些儿科肿瘤中包含高频的组蛋白H

Genome Res:深入研究组蛋白修饰机制或可帮助理解基因调节模式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Genome Research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新加坡A*STAR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特殊类型的组蛋白修饰的独特功能,这对于理解基因调节以及疾病的发生非常重要。组蛋白是细胞核中的特殊蛋白,其可以组织DNA形成名为核小体的结构单位,帮助保护DNA以及控制基因的表达,目前有5种主要的组蛋白家族,不同家族的组蛋白有着不同的修饰表现。文章中研究者通过全基因组来观察分析这些

Oncotarget:陆东东课题组发现miR372促进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A产生的剪接体JMJD2AΔ激活肝癌细胞中癌蛋白Pim1的活性

组蛋白的甲基化修饰调控了染色质的结构,所以在大多数癌症发生过程中显示组蛋白甲基化的异常改变,这与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和去甲基化酶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最近陆东东教授课题组发现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A通过表观遗传学机制在转录水平上促进了miR372先体的产生,并进一步导致了前体miR372的成熟。进一步研究显示,过量的 miR372能抑制JMJD2A第13外显子右翼和第14外显子左翼特异区域的DNA

Cell Death Dis:张帆课题组发表论文阐明组蛋白甲基转移酶G9A在肺癌中的作用机制

近日Cell Death and Disease杂志在线发表了同济大学转化医学高等研究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的张帆课题组完成的题为“G9A promotes tumor cell growth and invasion by silencing CASP1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cells”的研究论文。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PNAS:秦骏研究组揭示组蛋白H3K27三甲基转移酶EZH2在炎症性肠病中的重要功能及调控机制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人口健康领域)秦骏研究组的研究论文Epithelial EZH2 Serves as an Epigenetic Determinant in Experimental Colitis by Inhibiting TNFα-mediated Inflammation and Apoptosis。过度炎症反应以及

Nat Commun:上海药物所揭示组蛋白甲基转移酶G9a促进乳腺癌发展机制

研究发现,在人类多种器官来源的肿瘤细胞中均有G9a表达的上调,而相应抑制G9a则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由此G9a抑制剂的研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目前关于G9a在肿瘤生长与转移中的作用具体机制远未得以阐明,阻碍了该类抑制剂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