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切肿瘤”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说法?

2015-06-25 蔡晓峰 MedSci原创

6月23日,衢州晚报刊登了《绝症男为求生多次自切肿瘤》一文,引起社会关注。这个新闻称,浙江衢州市一位41岁的男子,因患有右上颌骨骨肉瘤,自己买来手术工具,在家中卫生间里,给自己切除口腔右侧新长出的肿瘤。由于肿瘤反复长出,该男子从5月20日开始已经十几次这样为自己“动手术”了。这个新闻发布后,有媒体重新采访后刊发,并被全国不少网络媒体转载,一些媒体将新闻标题改为“生活拮据看病难”。也有一些媒体发表了



6月23日,衢州晚报刊登了《绝症男为求生多次自切肿瘤》一文,引起社会关注。这个新闻称,浙江衢州市一位41岁的男子,因患有右上颌骨骨肉瘤,自己买来手术工具,在家中卫生间里,给自己切除口腔右侧新长出的肿瘤。由于肿瘤反复长出,该男子从5月20日开始已经十几次这样为自己“动手术”了。

这个新闻发布后,有媒体重新采访后刊发,并被全国不少网络媒体转载,一些媒体将新闻标题改为“生活拮据看病难”。也有一些媒体发表了评论,较多的评论侧重于“医疗体制与救助机制不完善,普通群众无钱看病”。比如光明网时评频道有一篇题为《从自锯病腿到自切肿瘤,谁该脸红?》的评论,将这件事情与2013年一则给自己截肢的新闻联系起来,认为“大多数百姓家庭经济能力十分脆弱,根本没有抵御意外事件和重大疾病折腾的能力”。

然而一天之后,衢州晚报又刊登了一篇文章,称记者再次联系上当事人余益飞,余益飞表示,原本只是想通过报道寻求治病的良方,没想到被误解了。这篇新报道称,余益飞表示自切肿瘤的原因“并不是网上所说的经济拮据看不起病,而是因为自己患的是右上颌骨骨肉瘤,属多发性肿瘤,而且癌细胞已经发生转移,当前并无治疗良方,治愈希望渺茫,而医院提供的治疗方案必须摘除脸部器官,甚至双眼,自己难以接受才选择了自切肿瘤以延缓病情。”

这两种不同的说法,凸显出新闻报道中事实核查的重要性。尤其是新闻评论,一定不能脱离新闻事实。对于这种涉及医疗专业的新闻报道,一定要有医疗专业人士的指导。否则,即使编辑、记者、评论作者没有歪曲事实的主观动机,也很难保证事实的准确性。

比如在有关“自切肿瘤”的新闻报道和评论中,最该出现的医疗专业意见,只有短短一句话:“此举可能会有大出血或感染的风险,仍然建议他前往医院就诊。”除此之外,“没有合适的治疗方案”可能只是患者单方面的理解。事实上,这位患者不得不给自己动刀的直接原因是口腔内肿瘤的增大导致其呼吸和进食困难,而这种情况医院是有可能通过姑息性放疗或肿瘤减负手术等方法来缓解的。

正因为专业知识的缺乏,又没有寻求专业支持,导致这篇报道没有能够给予患者应有的帮助,反而造成了误解,给患者带来了困扰。

作者:蔡晓峰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1. 2015-06-25 huaxipanxing

    呵呵

    0

  2. 2015-06-25 stupidox

    记者现在都不用合适新闻的真实性了,在家上上网就可以发了。。

    0

  3. 2015-06-25 fangnanjing

    事实的重要性。媒体报道不能夸大事实,而是还原真相。

    0

相关资讯

Nature Reviews Cancer:抗癌药物直达肿瘤新技术

肿瘤在生物体内复杂的微环境结构影响到药物的扩散和分布,也让药物敏感性和肿瘤应答的研究较为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们最近开发出两种不同的新技术,可以将多种抗癌药物直接运送至肿瘤部位,研究药物分布和细胞毒性。最新一期的《Nature Review Cancer》杂志对此进行了介绍。 麻省理工(MIT)的Jonas等人研制出的小型圆柱载体包含了16个储藏小室。该载体可以用标准活检针直接植入老

Nature:突变p53基因可能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期

背景:p53上的错义突变产生异常的蛋白质而废除肿瘤抑制功能,这可以得到致瘤的功能获得性活性,进而促进恶性肿瘤进展、入侵、转移和化学耐药。特别是在肿瘤组织中,突变p53(mutp53)蛋白经历大规模的变构稳定性,这是得到功能获得性活性的关键要素。尽管目前全球有约1100万名的肿瘤患者表达高度稳定突变的p53,但是目前突变p53在体内是否是治疗的靶标依然是未知的。方法:这里我们使用新型的突变p53小鼠

ASCO 2015:各种常见和罕见癌症治疗的改善

芝加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第51届年会上今天发布的五个最新研究的结果为常见和罕见的癌症提供了重要的新治疗手段。它们针对包括每年超过50万名美国人共同诊断的黑色素瘤、前列腺癌和乳腺癌患者新的或精致的治疗方法。另一项研究揭示了针对某些特定形式恶性肿瘤的期待已久的新治疗方法。这些软组织肿瘤占每年所有诊断癌症的1%或更少。“这些研究的多样性表明当今癌症研究的活力。我们正在学习更聪明的方式使

大型前瞻性乳腺肿瘤多中心研究中国站(BE3研究)中期总结即将发布

超声E-成像,全称为二维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是法国声科影像创造的全球唯一全面通过FDA认证的实时、全幅、全定量的软组织硬度测量工具,在它出现的短短数年间,其可以在浅表组织、腹部组织、腔内组织广泛便捷应用的特性,得到了国内外顶级超声及医学专家的一致认可。日前,有关E-成像的超大型前瞻性乳腺肿瘤多中心研究中国站(BE3研究)的中期报告即将发布。 2014年6月,BE3研究在西安正式启动,两位PI正是

免疫肿瘤药物概述与发展

肿瘤免疫治疗是当今全球药物研发领域最大的热门,主要分为三大领域,其中之一就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封锁。免疫检验点抗体是通过抑制病人T细胞上的关键免疫检查点蛋白来激活自身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从而消灭肿瘤细胞。所以,免疫检验点抗体就相当于将T细胞的“闸门”给打开了。免疫检验点抗体是当前国际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的大热门。靶向免疫检验点抗体的靶点目前已有报道的至少有7个,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