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髋部骨折手术时用局部麻醉与较低的死亡风险没有关系

2014-06-26 佚名 EurekAlert!

据6月25日刊《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披露,在2004年至2011年间接受髋关节修复术的5万6000多名成年人中,与全身麻醉相比,使用局部麻醉与术后30天时死亡风险的下降没有关系,但与住院时间的适度缩短有关。 每年,美国会发生30多万起的髋骨骨折,它会导致功能性能力丧失和死亡。根据文章的背景资料,在做髋部骨折手术时使用局部麻醉可减少手术后并发症,而手术指南呼吁更广泛地用局部麻醉来进行髋部骨

据6月25日刊《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披露,在2004年至2011年间接受髋关节修复术的5万6000多名成年人中,与全身麻醉相比,使用局部麻醉与术后30天时死亡风险的下降没有关系,但与住院时间的适度缩短有关。

每年,美国会发生30多万起的髋骨骨折,它会导致功能性能力丧失和死亡。根据文章的背景资料,在做髋部骨折手术时使用局部麻醉可减少手术后并发症,而手术指南呼吁更广泛地用局部麻醉来进行髋部骨折手术。

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Perelman医学院的Mark D. Neuman, M.D., M.Sc.及其同事对局部麻醉(即脊髓或硬膜外麻醉)vs 全身麻醉对髋部骨折手术后30天死亡率及住院时间长短的关系进行了评估。该研究包括了年龄50岁或以上的病人,他们在2004年7月至2011年12月间在纽约州的普通急诊治疗医院中接受了髋部骨折手术。

在5万6729个病人中,有1万5904人(28%)接受了局部麻醉,有4万又825人(72%)则接受了全身麻醉。总体而言,有3032位病人(5.3%)在术后30天内死亡。研究人员没有观察到因为麻醉技术不同而在死亡率上有具有统计意义的差异。但他们确实发现,局部麻醉与住院时间缩短大约半天有关。

文章的作者写道:“我们的发现可能对临床实践及卫生政策具有意义。局部麻醉是在美国及其它国家中在少数髋部骨折手术中所用的主要麻醉方法,而有人曾经提出增加其应用来作为改善髋关节骨折治疗品质的一个策略。我们发现在更多应用局部麻醉与髋部骨折术后住院时间缩短之间有关联;然而,我们没有发现局部麻醉与死亡率之间的统计学显著差异有关。”

“这些结果不支持局部麻醉在这种情况下会有减少死亡的裨益。”

原始出处:

Use of regional anesthesia during hip fracture surgery not associated with lower risk of death.EurekAlert Jun 25 2014.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BJJ:一种新的肱骨大结节骨折形态学分型

肱骨大结节为冈上肌和冈下肌附着处,单纯大结节骨折约占肱骨近端骨折的20%。仅2mm的骨折移位就能显著增加关节外展所需的力量,同时能导致肩峰撞击。 经典的肱骨近端骨折分型为Neer分型和AO分型。Neer分型将单纯大结节骨折定义为2部分骨折,分离>1cm或骨折移位>5mm被认为有手术指征。AO分型增加了伴随盂肱关节脱位的移位骨折这一分型。两种分型方法仅提出了一种大结节骨折类型,即垂直骨

JOT:股骨远端假体周围骨折

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远端假体周围骨折的处理很具挑战性。根据文献报道,该类型骨折的发生率为0.2-2.5%。骨量的减少、严重的骨质疏松、假体的松动以及老年人并发的多种内科疾病等原因,使假体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愈发复杂。对于没有移位的骨折、基本不活动的患者以及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使用非手术的保守治疗。对于关节假体是否稳定、远端骨量是否足够适用外科固定应做出仔细的评估,因为假体如果松动或远端骨量不足的话,

JOT:长、短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骨折效果相当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发达国家每年都在递增,并且已经越来越成为大家所关心的一个重要健康问题,股骨粗隆间骨折及其并发症已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报道显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6-12月患者死亡率达20%-30%。【原文下载】 在过去几年髓内钉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已经成为美国骨科学界的一种趋势,但是髓内钉的长短及其优劣势对比尚存争议,为此由美国罗亚尔奥克市博蒙特医院Chris

Pediatrics:幼儿骨折的骨骼检查指南发布

一个专家小组发布了新的骨骼检查(SS)指南,指导临床医师如何判断受到虐待或遭遇意外的2岁以下儿童是否存在骨折现象。这项指南旨在减少不同医院间进行SS的频率差异、减少因种族和社会经济差异而导致的操作不足或过度操作、并增进虐待案例的侦查工作。来自费城儿童医院的Joanne N. Wood及其同事对新指南进行了详细解读,文章6月16日在线发表于《儿科学(Pediatrics)》杂志。专家小组由代表多个学

ADA 2014:TZD和磺脲类降糖药或增骨折风险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14年会的一项报告表明,与二甲双胍相比,口服降糖药TZD(噻唑烷二酮)和磺脲类降糖药可升高骨折风险,其机制仍有待确认。研究者表示,临床医生在处方降糖药时应考虑这一风险,尤其是对那些已经是骨折高危的患者。此项回顾性研究共纳入99892例新应用降糖药的患者,其中二甲双胍、磺脲类、二肽基肽酶抑制剂-4(DPP-4)、TZD、肠促胰岛素和氯茴苯酸类应用者分别为77.8%、15.

Medscape:磺脲类药物或可增加骨折风险

一项大型数据库分析研究发现,与二甲双胍相比,噻唑烷二酮类(TZDs)和磺脲类降血糖药物都可增加骨折风险。Inovalon公司的研究员,Sandhya Mehta教授在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14年科学年会上进行口头报告时称,这项观察性研究证实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增加骨折风险,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但是,该研究是第一项在多种降血糖药物中比较骨折风险的研究,并且首次提出磺脲类药物可能增加骨折。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