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betes Care:大剂量胰岛素会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2015-10-25 Seven L 译 MedSci原创

ACCORD试验指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治疗,以及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会导致各种病因以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增加。而血糖快速降低、低血糖或者特殊药物对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响仍不明确。研究者进行了一项研究探究胰岛素剂量是否会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该研究纳入了10163名参与者,平均随访5年。通过Cox风险比例模型计算两者间HR值。研究中强化治疗(79%)比标准治疗(62%)每日胰岛素用量更多

ACCORD试验指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治疗,以及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会导致各种病因以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增加。而血糖快速降低、低血糖或者特殊药物对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响仍不明确。研究者进行了一项研究探究胰岛素剂量是否会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该研究纳入了10163名参与者,平均随访5年。通过Cox风险比例模型计算两者间HR值。

研究中强化治疗(79%)比标准治疗(62%)每日胰岛素用量更多 (0.41 vs. 0.30 units/kg) (P < 0.001)。在校正相关混杂因素之前,更高的胰岛素用量会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每增加1U/kg/day用量,风险增加:总的 HR=1.83 [1.45, 2.31],基础用量 HR=2.29 [1.62, 3.23],膳食相关 HR=3.36 [2.00, 5.66]。但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该联系不复存在。对低血糖、体重变化、A1C等校正后也没有发现实质性的结果变化。

该研究表明,该研究的数据并不支持胰岛素用量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风险的假设。

原始出处:

Siraj ES, Rubin DJ, Riddle MC,et al.Insulin Dos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the ACCORD Trial.Diabetes Care. 2015 Nov;38(11):2000-8.


作者:Seven L 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上海交大:实现胰岛素非注射给药

对部分糖尿病患者而言,胰岛素是每天需数次注射的必用药,如何实现非注射给药是科学家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教授金拓团队解决了胰岛素透皮贴剂的成药性难题,在久攻不克的胰岛素非注射给药方面取得了突破。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先进功能材料》。所谓微针是长度小于1毫米的小针点阵,因其能够刺穿作为蛋白多肽透皮吸收主要障碍的表皮,却不会造成皮肤撕裂和痛感,被认为是蛋白多肽药物实现透皮给药的希望。20

J Alzheimers Dis:胰岛素经鼻给药可改善机体的认知功能

J Alzheimers Dis:胰岛素经鼻给药可改善机体的认知功能来自UW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胰岛素经鼻给药可作用于大脑区域持续的改善记忆。该研究发现于2015年7月30 在线发表于《阿尔兹海默病杂志》。“在此之前很少有研究显示胰岛素怎样进入大脑及其作用区域,”该研究项目负责人William Banks教授说道,“该研究中我们胰岛素可进入的区域,并且我们还可控制胰岛素到达指定的部位。”重要的是,

不同种类胰岛素推荐的注射部位 !

胰岛素的注射部位可选择腹部、手臂上端以及外侧、大腿前以及外侧和臀部,但不同种类的胰岛素推荐的注射部位不同。     1.超短效胰岛素:  (1)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的吸收速率不受注射部位的影响,可以在任何注射部位给药;(2)尽管有研究表明,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在脂肪组织和非运动状态下肌肉组织的吸收率相似,但仍不应肌肉注射此类药物;(3)目前,尚无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五十年:一粒蛋白前世今生

提起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创新科研成就,许多人会立即联想到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与天然胰岛素分子相同化学结构并具有完整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标志着人类在揭示生命本质的征途上实现了里程碑式的飞跃。 9月17日,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迎来了50岁“生日”。日前,在这项成果的“诞生地”——上海市岳阳路320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纪念这一我国科学家最重

Diabetologia:某维生素D基因+高蛋白饮食=改善血糖

维生素D和相关遗传变异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有关。研究者进行了一项研究,探究维生素D代谢相关基因变异是否会对体重和胰岛素抵抗产生影响,以应对不同营养素为主的减肥饮食。一项对732名超重/肥胖研究对象长达2年的减重试验(POUNDS Lost)发现了3种维生素D代谢相关基因变异:DHCR7 rs12785878;CYP2R1 rs10741657;GC rs2282679 。研究者评估了不同基因型对以下

Diabetes Care:预混胰岛素治疗更易发生低血糖事件

预混胰岛素治疗和基础-餐时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糖都有良好效果,但预混胰岛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知晓。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开放性试验。在这项试验中,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接受每日一次甘精胰岛素和餐前赖谷胰岛素的基础-餐时胰岛素治疗方案(n=33)或接受每日两次的预混人胰岛素(30%的正规胰岛素,70%的中效胰岛素)治疗方案(n=39)。研究主要终点包括预混胰岛素治疗组和基础-餐时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