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 2015:多危险因素引发卒中效果匹敌房颤

2015-08-31 CMT CMT

ESC房颤专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郭豫涛教授报告的真实世界研究显示,在老年患者中,房颤对缺血性卒中的影响被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所抵消。预防老年卒中需关注多种危险因素的共同影响,而不是只关注某种特定危险因素、例如房颤。 研究共纳入425600例无卒中病史患者,其中63.8%为男性,平均年龄60岁,880例患者有房颤,424720例无房颤。总体上,缺血性卒中发病率在非房颤人群为0.35/100人-年

ESC房颤专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郭豫涛教授报告的真实世界研究显示,在老年患者中,房颤对缺血性卒中的影响被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所抵消。预防老年卒中需关注多种危险因素的共同影响,而不是只关注某种特定危险因素、例如房颤。

研究共纳入425600例无卒中病史患者,其中63.8%为男性,平均年龄60岁,880例患者有房颤,424720例无房颤。总体上,缺血性卒中发病率在非房颤人群为0.35/100人-年,在房颤人群为1.11/100人-年(P<0.001)。随着CHA2DS2-VASC评分升高,非房颤人群和房颤人群卒中发生率均上升。CHA2DS2-VASC≥2的人群较CHA2DS2-VASC≤1的人群卒中相对风险加倍。

然而,在≥75岁人群中,非房颤患者与房颤患者之间平均CHA2DS2-VASC评分无明显差异。伴其他2种合并症的非房颤人群随年龄增长、卒中发病率升高。≥75岁、伴其他2种合并症的非房颤人群卒中风险最高(5.6%),CHA2DS2-VASC评分5分的房颤人群风险与之相似(4.2%)。

郭教授称,合并多种危险因素的老年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很高,无论他们是否有房颤。

郭豫涛教授最新研究

Guo Y, Wang H, Tian Y, Wang Y, Lip GY.Time Trends of Aspirin and Warfarin Use on Stroke and Bleeding Event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Chest. 2015 Jul 1;148(1):62-72.

Guo Y, Tian Y, Wang H, Si Q, Wang Y, Lip GY.Prevalence, incidence, and lifetime risk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China: new insights into the global burden of atrial fibrillation.Chest. 2015 Jan;147(1):109-19

Guo Y, Y H Lip G, Apostolakis S.The unmet need of stroke prevention in atrial fibrillation in the far East and South East Asia. Malays J Med Sci. 2012 Jul;19(3):1-7

作者:CM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1. 2016-01-16 medsic

    嗯,不错,

    0

  2. 2016-01-16 medsic

    嗯,不错,

    0

  3. 2016-01-16 medsic

    支持楼上…

    0

  4. 2016-01-16 medsic

    房颤对卒中影响固然很大,但多个危险因素的危害更大,导致卒中风险更高!

    0

  5. 2016-01-16 medsic

    房颤对卒中影响固然很大,但多个危险因素的危害更大,导致卒中风险更高!

    0

相关资讯

ESC 2015(2015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亮点

ESC 2015一组数字   5天的学术盛宴   150个相关话题   140个国家参会人员   2.7万余名医护人士   1.1万余篇摘要投稿   500场报告   180多个参展企业 会议主题——环境与心血管健康 ESC 2015以“环境与心血管健康”为会议焦点,以“特色专场”(Session Types

荆志成教授:从肺动脉高压研究史,探ESC 2015新指南新意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荆志成教授 ESC上版肺动脉高压诊疗指南发布于2009年,今年ESC年会期间将发布新指南。荆志成教授指出,近20余年,学界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遗传学、诊断分类及治疗、新药研发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指南更新势在必行。2014年,相关专家向ESC提出更新指南,更新点包括流行病学数据、遗传学发现(2013年新发现基因突变引起平滑肌细胞钾通道开放障碍导致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

ESC 2015:肺动脉高压指南亮点

1,新的治疗流程是新版指南最大亮点,并给出简明表格提示应当何时使用新近批准上市的药物。治疗策略基于患者的风险评估。2,指南基于近期研究证据对序贯和初始联合治疗做了推荐,并首次推荐“早期考虑行肺移植治疗”。3,针对CTEPH(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也推荐了新的治疗流程,包括外科、药物和介入治疗。4,指南基于新证据更新了肺高压的临床和血流动力学分型,对儿科情况也进行了分类,并将肺血管抵抗(pulmon

ESC 2015: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指南亮点

1,新的治疗流程是新版指南最大亮点,并给出简明表格提示应当何时使用新近批准上市的药物。治疗策略基于患者的风险评估。2,指南基于近期研究证据对序贯和初始联合治疗做了推荐,并首次推荐“早期考虑行肺移植治疗”。3,针对CTEPH(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也推荐了新的治疗流程,包括外科、药物和介入治疗。4,指南基于新证据更新了肺高压的临床和血流动力学分型,对儿科情况也进行了分类,并将肺血管抵抗(pulmon

ESC 2015:6大专场,28项重大临床研究结果汇总

2015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15),共6个专场,将发布28项的临床研究成果,下面汇总给大家。 急性心肌梗死专场 1.BACC研究:应用高敏肌钙蛋白I(hs-TnI) 1小时诊断路径快速准确诊断心肌梗死 2.DOPPLER-CIP研究:预测慢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形态和功能重塑的最佳无创性参数 3.ALBATROSS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

ESC 2015:急性心梗院内死亡的三大独立预测因子(CAMI研究)

在ESC 2015壁报展示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宋雷、杨跃进教授团队的CAMI研究吸引了参会者的关注。CAMI是我国真实世界、前瞻性、多中心登记研究,全因住院死亡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死亡率仍然较高(6.58%),近半数由心源性休克所致。AMI院内死亡的三大独立预测因素是机械性并发症(mechanical complications)、入院时合并心衰、年龄≥75岁。CAMI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