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 2015:胆固醇理论的又一论证 OSLER研究延长期随访结果

2015-03-25 郭艺芳 郭艺芳微博

作者:郭艺芳(河北省人民医院)胆固醇理论认为,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成分,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20余年来先后结束的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对于心血管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用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仍存在争议。多数学者认为,他汀主要通过降低胆固醇水平发挥有益效应,但也有学者认为此类药物的多效性(抗炎、抗氧化应激、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起着关键作用。半个多世纪以来,多项临床试验均未

作者:郭艺芳(河北省人民医院)

胆固醇理论认为,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成分,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20余年来先后结束的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对于心血管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用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仍存在争议。多数学者认为,他汀主要通过降低胆固醇水平发挥有益效应,但也有学者认为此类药物的多效性(抗炎、抗氧化应激、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起着关键作用。半个多世纪以来,多项临床试验均未证实非他汀类药物(贝特类、烟酸、鱼油制剂等)可以改善患者预后,因此有专家认为通过降脂改善预后可能是他汀类药物所特有的。

不久前揭晓的IMPROVE-IT研究表明,与他汀单药治疗相比,联合应用他汀和依折麦布可进一步降低胆固醇水平,并更为有效的减少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这项研究结果有力证明,应用非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水平同样可以使患者获益,从而论证了“降胆固醇是硬道理”的理念,为胆固醇理论提供了新的临床研究证据。

2015年ACC年会期间揭晓了OSLER研究受试者延长期随访结果,进一步论证了胆固醇理论的普适性。该研究采用开放标签设计,共纳入参加2期与3期Evolocumab(PCSK 9单克隆抗体)临床试验的4465例患者,均予以标准化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按照2:1的比例随机纳入Evolocumab(2976)或安慰剂(1489例)治疗组。Evolocumab组患者接受每2周一次Evolocumab 140mg皮下注射或420mg每月1次皮下注射。平均随访11.1个月。主要终点为由死亡、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和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所组成的复合终点。随访结束时,Evolocumab较安慰剂组受试者LDL-C降至<70 mg/dl(差幅约61%)(P<0.001),LDL-C降至<70mg/dl者的比例分别为73.6%与3.8%(P<0.0001),两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14%与0.41%(P=0.33)。Evolocumab组患者冠动脉事件与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较安慰剂组呈现下降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差异。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无异常。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Evolocumab的降胆固醇效果及其安全性,并且继ODYSSEY Long Term研究之后,再次证实PCSK 9抑制剂可以显著降低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

OSLER研究的延长期随访结果令人振奋。本研究的意义不仅Evolocumab以及其他PCSK 9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展示了良好的前景,更为重要的是再一次论证了胆固醇理论。结合关于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以及PCSK 9抑制剂Evolocumab的现有研究结论,我们可以认为通过降低胆固醇水平产生临床获益并非仅限于他汀类药物。只要安全而显著的降低胆固醇水平,就可以有效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当然,作为一项临床终点试验,OSLER试验的延长期研究尚存在一些局限性,我们仍需要更大规模,设计严谨的随机化对照试验进一步探讨Evolocumab以及PCSK 9抑制剂的确切疗效,特别是对心血管及其高危人群远期心血管硬终点事件的影响。

作者:郭艺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1. 2015-04-08 woshixxh

    学习了~~~

    0

  2. 2015-03-31 x35042875

    研究的意义不仅Evolocumab以及其他PCSK 9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展示了良好的前景,更为重

    0

相关资讯

2014年血脂领域研究进展:胆固醇理论回归

IMPROVE-IT研究:降胆固醇是“硬道理” IMPROVE-IT研究显示,依折麦布+辛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单药相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平均水平降低23%(53.7mg/dl对69.5mg/dl),7年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降低6.4%。该研究再次证实了胆固醇理论,不管是何种药物或何种机制,只要降胆固醇就可获益。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戴宇翔医师认为,该研究强

Nature review immunology:胆固醇炎症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

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人们的饮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长期食用富含脂肪与固醇的食物使血液系统中富含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增高,促进了胆固醇在动脉血管壁上的过量沉积,并且引起炎症反应,最终造成动脉粥样硬化。修饰后LDL作为一类细胞表面TLR的配体,本身可以触发先天性免疫反应,巨噬细胞受到修饰后LDL的刺激后会发生吞噬作用,从而造成了胆固醇在胞内的累积,而这一效应又会增强下一轮的免疫反应。另一方

美国官方将撤销近40年的膳食胆固醇警告

每隔五年,美国政府都会发布新版本的《美国居民膳食指南》,目的旨在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以及指导公民如何健康饮食,均衡营养。该指南同时也指导食品公司在产品包装上提供必要的营养信息或建议。据《华盛顿邮报》指出,2015年版的膳食指南将去除胆固醇摄入量限制的标准建议,从1977年以来该指南中的六项核心要点之一就是控制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少于300毫克。而此次膳食指南咨询委员会(DGAC)则认为食物摄入胆固醇将不再

15年来中国人群高胆固醇患病率增加1.9倍,达到14.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等分析发现,1992-2007年15年间,我国居民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高胆固醇患病率从4.9%升高至14.4%,增加了1.9倍。男性高胆固醇患病率从5.1%升至8.5%,女性从4.9%升至20.0%。 作者在讨论中指出,我国人群胆固醇升高是导致冠心病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胆固醇水平的增高预示着未来心血管病疾病负担的增加,“应加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教,

AJOG:益生菌不能改善妊娠糖尿病的孕妇血糖水平

益生菌是对宿主有利的活的微生物,近年来很多研究证明其名符其实,不枉称为“益生”君。目前产科领域,已有试验表明,益生菌可以改善健康孕妇的血糖控制情况,可是它不是万能的。Lindsay KL等人进行了一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证实,益生菌对妊娠期糖尿病或糖耐量受损的孕妇其血糖控制情况是无能为力的。该研究共纳入经葡萄糖耐量测试(100g,3h)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或糖耐量受损的149名孕妇,随机

ENDO 2015:多吃洋葱有益,改善血糖及胆固醇

近日,在圣地亚哥举办的第97届美国内分泌学会会议上,来自德尔塔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当同抗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结合时,洋葱提取物可以明显降低患糖尿病大鼠的血压并及总胆固醇水平。 研究者Anthony Ojieh说道,洋葱非常便宜而且容易获得,其通常用作营养补充剂,而其对治疗糖尿病却有潜在的用途;研究人员将药物性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分为三组,分别每日给予二甲双胍加上不同剂量的洋葱提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