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JAK抑制剂托法替尼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2021-06-11 xiaozeng MedSci原创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通路的失调。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通路的失调。先天免疫系统的作用,特别是I型干扰素(IFN)、低密度粒细胞(LDGs)和中性粒细胞胞外杀菌网络(NETs),已被认为是SLE发病机制及其相关血管损伤的潜在机制。

既往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CVD)和过早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风险在SLE中显著升高,尤其是在年轻女性中。因此,急需了解SLE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

研究人员发现,异常的IFN-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会导致CVD发病风险的升高。在狼疮动物模型中,Janus激酶(JAK)抑制剂托法替尼(tofacitinib)可改善临床特征、免疫失调和血管功能障碍。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在SLE受试者中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托法替尼治疗临床试验(ClinicalTrials.gov NCT02535689)。在这项研究中,共30名受试者以2:1的比例随机分为接受托法替尼(5 mg,每天两次)治疗组或安慰剂治疗组。

托法替尼抑制CD4+T细胞中STAT1的磷酸化

该试验的主要结局为托法替尼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次要结局包括患者的临床反应和相关机制研究。研究人员在试验到达主要终点时发现托法替尼是安全的。


研究人员还发现,托法替尼可改善与SLE中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心脏代谢和免疫学参数。托法替尼能够改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颗粒数、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的浓度、胆固醇流出能力,同时能够改善动脉僵硬度、内皮细胞依赖性的血管舒张,I型IFN基因特征、低密度粒细胞和循环NET的减少。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上述的一些改善在携带STAT4风险等位基因的受试者中更为显著。

托法替尼可调控循环LDGs和NETs

总而言之,该研究结果揭示,在轻度至中度SLE受试者中短期使用托法替尼的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并无相关不良事件的产生。因此,还需要长期的研究来确定托法替尼在SLE中预防CVD的功效。


原始出处:

Hasni, S.A., Gupta, S., Davis, M. et al. Phase 1 double-blind randomized safety trial of the Janus kinase inhibitor tofacitinib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Nat Commun 12, 3391 (07 June 2021).

 

作者:xiaoze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Nat Commun:I型干扰素促进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发生发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复发性自身免疫疾病,目前对于该疾病缺乏针对其监测和预测疾病发生的生物学指标。

Arthritis Rheumatol:I型干扰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

中性粒细胞失调和I型干扰素(IFN)轴可导致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日,研究人员评估了I型IFN受体阻断抗体anifrolumab减少中性粒细胞围捕(N

JACC: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长期心血管结局风险和预后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多种心血管结局的长期风险较高且预后不良~

Lancet:3期| Voclosporin显著提高狼疮性肾炎的完全缓解率!

Voclosporin联合MMF和低剂量类固醇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狼疮性肾炎患者,可显著提高其肾脏完全缓解率,而且安全性好

Nat Commun:Tofacitinib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1期临床试验结果

30名受试者以2:1的区间随机接受tofacitinib(5毫克,每天两次)或安慰剂治疗。这项研究的主要结果是tofacitinib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次要结果包括临床反应和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