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IVIM所示微血管灌注减少可预测动脉瘤破裂后迟发性脑缺血发生

2018-02-23 国际循环编辑部 国际循环

脑动脉瘤破裂后的近端动脉痉挛和迟发性脑缺血(DCI)可使大脑灌注及微血管灌注减少,并可显著增加发病率及死亡;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磁共振成像可用于评估微血管灌注情况。

脑动脉瘤破裂后的近端动脉痉挛和迟发性脑缺血(DCI)可使大脑灌注及微血管灌注减少,并可显著增加发病率及死亡;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磁共振成像可用于评估微血管灌注情况。近日,Stroke发表一项最新回归性队列研究探讨了IVIM所示微血管灌注减少是否有助于识别近端动脉血管痉挛及DCI患者。

研究共计对动脉瘤破裂治疗后采用IVIM行脑磁共振成像的61例连续脑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女性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电子病历收集人口统计学、治疗、影像学及结局方面的数据。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发生需血管内治疗的、伴近端动脉血管痉挛的DCI,次要终点包括6个月时的死亡率及临床结局。

结果发现,与未发生DCI者(6例)相比,出现需行血管内治疗的DCI患者(10例)的年龄、神经功能状态及合并症均无差异;IVIM灌注分数f更低[(0.09±0.03) vs.(0.13±0.01),P=0.03],扩散系数D更低[(0.82±0.05) mm2/s vs. (0.92±0.07×10−3)mm2/s,P=0.003],血流相关指标fD*也更低[(1.18±0.40)mm2/s vs. (1.83±0.40×10−3)mm2/s,P=0.009],但IVIM假性扩散系数D*无差异[(0.011±0.002)mm2/s vs.(0.013±0.005) mm2/s,P=0.4]。此外,研究发现,两组患者6个月时的死亡率及临床结局无差异。

上述结果提示,IVIM所示的灌注分数及血流相关指标fD*的减少与脑动脉瘤破裂后DCI及近端动脉痉挛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原始出处:

作者:国际循环编辑部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Eur radiol:利用扩散MRI联合IVIM模型鉴别纵膈良恶性纵膈淋巴结的价值。

纵隔淋巴结肿大除少数为原发于纵隔的淋巴瘤或霍奇金病外,大多继发于其他脏器疾病。纵隔淋巴结肿大可无特殊症状。但肿大的淋巴结可压迫食管产生吞咽困难 ,也可压迫气管产生呼吸困难。如压迫上腔静脉可产生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有头、面、上胸部肿胀。出现纵隔压迫症状以恶性肿瘤为多,少数结核性纵隔淋巴结肿大形成纵隔肉芽肿或广泛纤维化时也可引起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本研究旨在评价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