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每名医生的答案都不同

2016-06-03 顾晋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 新浪微博

医学带给我们新的灵感和机遇,有时候这种机遇是超越了医学本身。

医学带给我们新的灵感和机遇,有时候这种机遇是超越了医学本身。

英国BMJ杂志发表了一篇短文:《When my fiercely independent friend die》

大卫爱书,爱音乐,爱艺术,爱旅行。直肠癌择期手术后11天,他过世,享年87岁。在他的葬礼上,一位老友说:“要是大卫不做那手术就好了”。这话对吗?

社会在担心体弱及失智老人不断增长的医疗与照护需求。但是大卫的故事突显了另一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多的高龄老人依然睿智、活跃且貌似身体状况良好。

对于这些老人的治疗我们该依据什么呢?在我的诊所里,我依据他们的生理年龄进行治疗。那么胆固醇、血压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这些指标对于高龄人群的治疗又有多少用处?对于结直肠癌患者,合并症而非年龄,似乎是术后预后不佳的风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合并症增多。

虽然大卫看似健康,他实则患有四种合并症。对于高龄老人,你如何向他们解释手术的风险呢?如何权衡这些风险是源于合并症抑或是仅仅源于他们的年龄?我们是否需要像评估心血管事件风险一样来进行计算?我们是否需要精于风险评估并善于医患沟通的临床医师?甚至对于85岁以上高龄患者的治疗,我们的最佳方案是否基于研究并循证有据?

关于手术,大卫花了很多时间与医生进行讨论。或许最后他决定接受手术是因为这是唯一治愈疾病的机会。但是对于手术的风险,他了解多少;或许他真的不该做这手术?

Maria Barnard, consultant in diabetes andendocrinology, Whittington Hospital NHS Trust, Londonmaria.barnard1@nhs.net  Cite this as: BMJ2012;345:e6428

这就是医学

我理解大卫的经历,甚至是经历过与大卫这样的病人亲属讨论的术前抉择。

我们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的社会。在我们的身边,80岁、90岁的老人比比皆是,他们许多人精神矍铄,一旦出现了问题,他们的亲属,他们本人都难以接受。他们习惯了“健康老人”的光环,他们甚至不能接受疾病,他们淡忘了年龄,享受快乐的生活。殊不知,一部运转了80年甚至接近一个世纪的机器,每个零件都已经磨损待修,表面的光鲜却暗藏着巨大的危机,他们的身体在我们外科医生来看有时候是危机四伏。

但是,对一些看上去非常健康的老人家,大家自然不愿意去谈风险,而大多数医生看见的是潜在的危机,而又不愿因受伤过失而“晚节不保”,此时,往往是一个超越生物医学的社会学问题,亲情,友情,宗教的,社会的,理性的,超越自然的,超越文化的,一系列的问题纷纷踏至,面对如此高龄的病人,一个常规的手术,抉择变得如此棘手,外科医生宁可面对一个重病缠身的老人,更容易做出抉择。

此时,一切经验医学,所有的循证医学,日益走进的精确医学都无法帮助我们选择,医学是有限的,医学没有从头再来,我的经验此时苍白无力,医学证据寥寥无几,基因蛋白能确保老人的安全?

其实,医学是不能回头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只有根据经验,因为此时的医生完全是根据经验去判断他是否该接受手术,而且有时候每个医生的答案是不同的,大卫的结局是医学注定要发生的结果,医学也注定不会因为大卫的失败而停滞不前,还会有更多的大卫接受同样的手术,而且同样的结果,或者正快乐的活着,一切皆有可能,这就是医学。

尊重医生的选择,尊重病人的选择,医学去验证我们的正确与误判,医学带给我们新的灵感和机遇,有时候这种机遇是超越了医学本身,为人类健康带来新的希望。

作者:顾晋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2016-06-05 沉心多思

    不错的文章,多学习

    0

  2. 2016-06-05 沉心多思

    不错的文章,多学习

    0

相关资讯

2016,我和患者家属的第一次疯狂吵架

和患者家属吵架,看到这样的题目,或许您会有一样的想法,医者:你要作死吗?很多被"杀医"的主角,就是和患者或家属吵架,而后惹来杀身之祸;患者:你要作死吗?患者在医院治疗,需要得到的是积极的救治、温暖的抚慰,你这种大夫,没有医德,少一个是一个。。。是的,不管原因、结果如何,医生和患者吵架,为大不该。《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恕我没有hold住。我错了,真的错了。行医之路,

神一样的医患沟通!(含国家临床技能大赛医患沟通题目)

导语:神一样的医患沟通,哭笑不得。 补钙 一次,一位门诊病人一再询问营养科的崔主任为何给她开钙片。崔主任耐心解释:体内激素分布改变导致钙流失之类。病人纠结着眉头似懂非懂。 看后面还有一长串病号等待诊治,崔主任着急,直接说:“奶奶,不怪您不懂,医学生学三年才能彻底弄懂这些,您就甭管了,回家吃钙片就是了!” 病人奶奶干脆也直说了:“医生,

医患沟通大难题:我命令你配合党接受治疗!

1、某天吃饭,肝胆外科的王医生告诉我们:他们科室有了大难题。原来一个17岁的需要做肝移植的患儿,要寻求肝供体。患儿的父亲认为自己身强体壮,况且爱子心切,坚持要求活体供自己的肝。“可是……可是……查下来,患儿O型血、患儿的母亲A型血、患儿的父亲AB型……我们都傻眼了,这孩子根本就不是这个父亲的!血型不对,还谈什么供体啊!可是这孩子父亲一腔热忱,叫我们怎么跟他说呢?” 王医生也是一位做父亲的

古代三大名医,两个死于医暴!

近年来,医务界血案频起,令人发指。微信热传:古代三大医生,华佗被曹操砍了,扁鹊被蔡桓公追杀,只有湘雅的张仲景没什么医患纠纷,因为当医生是副业,人家是长沙市市长!所以,想做个医生不被砍不容易,要么你是终极老板,如伏曦、黄帝、神农;要么起码也是天下第二,如歧伯,汤尹;要么就大权在握,如狄仁杰会两手针灸,旁边还得有元芳保驾。想太平地当个医生而不成为炮灰,这从自古就是个难事…… 华佗之死 话还

医患沟通:面对情绪恼怒的患者,这些方法医生必须知道!

对于医生来说,他们会碰到形形色色的病人,在与这些病人沟通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点和重点,如何辨别沟通中潜在的危机,以及解决危机,是医生必备的技能。患者和家属,你为什么总是恼怒?当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或治疗有所不满时,他们会变得愤怒、焦虑、心烦。甚至在医疗或护理过程一切顺利时,他们也可能产生同样的情绪。这往往反映了他们面对自己或亲人的疾病时所感到的无助和失去亲人或害怕失去亲人的悲伤。同时,愤怒也

“医闹”阻碍医患关系 “入刑”为何执行难?

从挂横幅、摆灵堂、大闹医院到恐吓、辱骂、伤医杀医……近期“医闹”事件频发,引发舆论慨叹。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将“医闹”入刑,法律能否成为治理医患矛盾顽疾的妙药?在以法为纲的同时,维护医患和谐如何凸显以人为本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