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卒中后的功能结局男女有别

2015-02-03 李志行译 MedSci原创

我们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明确能够促成或改变性别差异在卒中后功能结局中的作用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通过BASIC项目(2008~2011)确定缺血性卒中病例(n=439),相关数据来自随访(基线和卒中后90天)以及医学记录。我们通过22项日常活动或仪器的日常活动项目的平均得分(范围, 1–4; 分数越高功能越差)来测量患者的功能情况。Tobit回归用来评估性别差异以及确定混杂因素和其他变量。研究结果:5

我们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明确能够促成或改变性别差异在卒中后功能结局中的作用的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

通过BASIC项目(2008~2011)确定缺血性卒中病例(n=439),相关数据来自随访(基线和卒中后90天)以及医学记录。我们通过22项日常活动或仪器的日常活动项目的平均得分(范围, 1–4; 分数越高功能越差)来测量患者的功能情况。Tobit回归用来评估性别差异以及确定混杂因素和其他变量。



研究结果:

51%是女性患者。中位年龄分别为女性71岁(四分位间距, 59–80),男性64岁(四分位间距, 56–77)。90天的中位日常活动评分或仪器日常活动评分(P<0.01),女性为2.7(四分位间距, 1.8–3.6) ,男性为2.0(四分位间距, 1.3–3.1);这种差异在年龄调整后依然存在(P<0.001)。导致女性患者日常活动评分或仪器日常活动评分偏高的因素包括卒中前的功能情况、婚姻状况、卒中前的认知功能、养老院居住、卒中严重程度、卒中或短暂性缺血发作病史还有身体质量指数等;其中,卒中前的功能情况所产生的影响最为显著。卒中严重程度改变了性别差异因素对结局的影响,这种差异在轻、中度卒中患者中较为明显,而在严重卒中患者中却不那么显著。经过调整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患者依然有明显较差的功能结局。



这些发现的目标在于减少性别差异对卒中结局的影响,进而对一些可行策略和亚组进行了更深层次地观察,人口统计资料、卒中前状况以及一些临床因素表明,在对卒中结局产生影响的性别的差异因素中,有41%需要未来的研究进一步确认,明确哪些可变因素真正导致了性别差异的存在。

原始出处:

Lynda D. Lisabeth, Mathew J. Reeves, Jonggyu Baek, Lesli E. Skolarus, Devin L. Brown, Darin B. Zahuranec, Melinda A. Smith, and Lewis B. Morgenstern
Factors Influencing Sex Differences in Poststroke Functional Outcome
Stroke 2015; first published on January 29 2015 as doi:10.1161/STROKEAHA.114.007985

本文是MedSci原创编译整理,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原文链接。谢谢!

作者:李志行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1. 2015-02-03 223.104.5.**

    雌激素保护作用?最好看看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后会不会更获益?

    0

相关资讯

MedSci参加“第二届中国实效研究和循证医学高峰会议 (CORE SUMMIT)”

2012年3月31日,由中国医师协会和美国华斯泰生命策略研究所(VitalStrategic Research Institute)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实效研究和循证医学高峰会议】(简称CORE Summit)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落下帷幕。本次会议吸引到160多名国内外相关学者参加,就实效研究以及循证医学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实效研究和循证研究能够反映出地区乃至国家存在的卫生问题以及人群的卫生需求,

实效研究:从概念到实践,以及应用前景

    实效研究(Outcome Research) 是临床非干预研究的统称,是在实际医疗环境下,对具体医疗干预和实际操作最终结果的评估。“医疗干预”包括患者接受的所有医疗措施;“最终结果”包括人们 能直接体会和最关心的医疗结果(如痊愈、生活质量、死亡),以及取得结果的付出(如时间、经费、生活能力等);“实际医疗环境”则有别于评估新医疗技术或 产品常采用的随机对

2014年循证医学与实效研究方法学研讨会

由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和医学部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中心等协办的“循证医学与实效研究方法学研讨会”即将于2014年8月22-24日在北京召开,诚挚地邀请您莅临会议。循 证医学强调证据分级,在评价疗效时“最佳证据”主要来自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及其荟萃分析。但经典的RCT侧重在理论疗效(efficacy

2014年循证医学与实效研究方法学研讨会现场报道

2014年循证医学与实效研究方法学研讨会于2014年8月22日在北京顺利召开。此次大会着重强调针对大型登记数据库的队列研究结果,与RCT侧重在理论疗效(efficacy)的评价不同,这些实效研究更强调真实世界中的疗效比较研究(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search,CER)。同时,还针对实效研究方法最新进展进行了有关讨论。MedSci编辑在现场为大家报道。中科院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