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阿司匹林防结肠癌?基因扮演重要角色

2015-03-18 张嘉良 译 MedSci原创

过去研究已经对服用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即NSAIDS与预防结直肠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但这种保护作用背后的机制未被阐明。而一项由Fred Hutchinson肿瘤中心的研究人员在3月17日新发表在JAMA杂志上的研究中指出,这种保护机制与DNA的不同变化相关。“对于斯匹林、布洛芬和其它非甾体类抗炎药能够防止结肠直肠癌的发生这一现象,我们已经认识了很长一段时间。然而,他们尚不能被用作肿瘤的预防

过去研究已经对服用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即NSAIDS与预防结直肠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但这种保护作用背后的机制未被阐明。而一项由Fred Hutchinson肿瘤中心的研究人员在3月17日新发表在JAMA杂志上的研究中指出,这种保护机制与DNA的不同变化相关。

“对于斯匹林、布洛芬和其它非甾体类抗炎药能够防止结肠直肠癌的发生这一现象,我们已经认识了很长一段时间。然而,他们尚不能被用作肿瘤的预防剂,因为风险-效益比的不确定性,而且长期使用此类药物会导致消化道出血和其他副作用,”该研究共同作者、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公共健康科学部门的Peters博士说,“我们希望通过调查遗传变异与阿司匹林反应之间的关系,据此来决定哪些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和非甾体类抗炎药能获益,而哪些患者效用不佳。”

为了完成这一研究,Peters和他的同事们,包括共同通讯作者、生物统计学家Li Hsu博士,对以来自北美,澳大利亚和德国数据的10大以人群为基础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他们对比较罹患结直肠癌的8624人与无结直肠癌的8553人的遗传和生活方式数据进行比较(两组别人群的年龄和性别相匹配)。

尽管规律使用阿司匹林和非甾体类抗炎药与整体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相关,研究人员发现15号染色体上存在遗传变异的研究参与者并没有这样的保护作用,这类型的患者占总人数约9%的。更重要的是,大约4%的参与者12号染色体上携带两个罕见基因型有增加结直肠癌患病率的风险。

理解这种基因变异与阿司匹林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之间的相互作用,也被称为“基因-环境相互作用”,最终可以帮助识别那些能够从这些药物对癌症预防中受益最多以及那些应该避开他们的人。

“我们希望的是,我们可以找到一个亚人群,他们所获得的好处大于风险,进而对于他们来说服用阿司匹林或非甾体类抗炎药是有意义的,” Peters说,“但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走下去。”

Peters和他的同事们正计划在未来几年进行一项拥有更大统计力量的随访研究,以探索是否可以再现他们的发现。 “我们当然想验证结果,并真正看到我们是否能理解这种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机制,” Hsu说,“如果它适用,它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指明哪些群体将受益于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以减少他们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而对于哪些群体来说服用非甾体消炎药可能是有害的。Hsu说:”我们的研究发现和公共健康之间的影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研究基因-环境相互作用。”

原始出处:

作者:张嘉良 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1. 2015-08-06 hlycom3356

    期待有更多研究

    0

  2. 2015-03-27 acount

    疾病真的是这么简单,单一的因素就可以引起的吗

    0

相关资讯

PNAS:激素作祟?睾丸酮或成结肠癌重要推手

过去的研究指出,对于结肠癌、胰腺癌以及胃癌等无性别特异性的肿瘤,男性似乎比女性患病率更高。科学家们推测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女性可能受到雌性激素如雌激素的保护,阻止了肿瘤的形成。而今,来自密苏里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有证据支持男性激素睾丸酮可能是结肠肿瘤形成的相关因素。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杂志上。

Lancet Oncol: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可获更高无病生存率

通过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应用结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的原则被认为可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近日,丹麦Hillerød大学医院、哥本哈根大学等处丹麦结直肠癌协作组(DCCG)的学者进行了一项以人群为基础的回顾性研究,发现结肠癌患者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较传统结肠癌切除可获得更高的无病生存率,最新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12月30日的The Lancet Oncology杂志上。

Lancet Oncol: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改善了结肠癌患者的预后

背景:对结肠癌患者进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改善了结肠癌患者的预后。我们探究一下,相比于传统结肠切除,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是否延长了结肠癌患者的DFS。 方法: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丹麦首都地区进性结肠切除术的I-III期结肠癌患者纳入了这个大型研究。其中CME组中的患者是在经认证能实行CME手术的医院进行了CME手术的,对照组的中患者是在另外三家医院进行了传统结肠切除

Gut:维生素D为何能对抗结肠癌

很多观察性研究发现,血液中维生素D含量越高,患结肠癌的风险越低。一项新研究可能找到了其中一个原因。 恶性肿瘤中不仅有癌细胞,还有很多其他种类的细胞,其中一些细胞能影响肿瘤变大或扩散的速度。其中有一群免疫系统细胞,名叫T淋巴细胞或T细胞,它们能攻击肿瘤细胞,限制它们的发展。含有更多T细胞的肿瘤,预后情况更好。 这项发表在《内脏》(Gut)杂志上的研究调查了318名结直肠癌患者和624名匹配的

J Gastroenterol:MFG-E8可促进结肠癌发展

近日,日本岛根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基础研究,发现MFG-E8或可通过整合素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在炎症条件下促进肿瘤生长,最新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1月18日的J Gastroenterol杂志上。

JAMA Inter Med:素食新依据!降低患癌率

在一项对参与“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男性和女性的研究中发现,与非素食者相比,素食饮食者患结肠癌的机率明显降低。该项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最新一期JAMA Internal Medicine杂志上。 在美国,结直肠癌是癌症死亡的第二大主要原因。虽然一直注意通过筛选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但通过降低一级预防的风险因素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目标。饮食因素已被确定作为结直肠癌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红肉与风险增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