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郑宏团队已三次应用3D打印行先心封堵术

2015-02-17 MedSci 中国循环杂志

3D打印技术,很神奇。在未来,或许摁下一个按钮,跳动的心脏、具有功能的活性血管等就跃然而出,随后医生便可将其直接移植于患者体内。在当前,虽然3D打印技术还未达到那种随心所欲,但不论如何已经在心脏病学领域中阔步而行了。 日前,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介入放射科郑宏教授带领的团队,打破下腔型房间隔缺损不能行介入治疗的禁忌,成功地对一位这样的患者进行了封堵术。这也是继2014年9月以来的第三例成功案例,而

3D打印技术,很神奇。在未来,或许摁下一个按钮,跳动的心脏、具有功能的活性血管等就跃然而出,随后医生便可将其直接移植于患者体内。在当前,虽然3D打印技术还未达到那种随心所欲,但不论如何已经在心脏病学领域中阔步而行了。

日前,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介入放射科郑宏教授带领的团队,打破下腔型房间隔缺损不能行介入治疗的禁忌,成功地对一位这样的患者进行了封堵术。这也是继2014年9月以来的第三例成功案例,而他们的秘密武器就是3D打印术。



第二例“下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成功后,CCTV对郑宏教授进行了专访

处于职业的敏锐,郑宏从2009年就开始关注3D打印技术的发展,并且自2012年起,已经完成20余次特殊先心病、心肌病及左心耳等心血管模型的制作。

努力总会有回报,经过一次次积累,探索,该团队最终根据数字影像与3D打印模型设计,申请并获得先心病与左心耳新型封堵器等3项专利。并且在过去两年里,该团队还完成国内首例“3D打印指导下法洛氏四联症术后合并主动脉窦瘤破裂的介入治疗”和“3DP技术指导采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介入治疗下腔型房间隔缺损”。尤其是后者,更是全球首创。

对于郑宏而言,这些成绩也只是开始,因为他想要做的还有很多,他的探索的脚步也一直没有停止。下图为他在进行的相关研究的3D打印标本。


部分肺静脉畸形引流合并上腔型房间隔缺损的3D标本

“3D打印技术,让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在心脏病学领域,对结构性心脏病尤其是复杂性先心病的诊治更是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催化作用。3D打印技术,已经开启了许多疾病的私人定制时代。”郑宏指出。

郑宏也是我国“国家十三五战略研究规划重点任务”——3D打印技术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与战略规划的起草人之一。他指出,当前应在夯实3D打印基础上,建立心血管病尤其是结构性心脏病的数字模型库,弥补尸体解剖来源不足的缺陷,以给予每位患者带来精准与最佳的治疗方案。

他还认为,这一数字模型库的建立还能为外科及介入科等医生学习了解各种心血管病畸形提供真实“实体标本”与培训工具,从而有力推动医疗质量的提升。


此外,他构想,如果将复杂性结构性心脏病的数字模型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则可以使远程医疗技术踏上一个更高的台阶,使心血管病的诊疗变得更加易行而便捷。

正如开篇幻想,3D打印技术的最高境界就是通过细胞、组织等打印出活生生的人类器官替代品。郑宏指出,要想拉近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在我国应组建自己的优势团队,密切关注国际动态,并注重学习、交流、提高,多渠道促进3D打印技术在心脏领域的发展。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0)
#插入话题
  1. 2015-07-09 cmn

    中国学者

    0

  2. 2015-02-24 orthoW

    不错的文章,学习了

    0

  3. 2015-02-24 orthoW

    不错的文章,学习了

    0

  4. 2015-02-19 drhqh240

    貌似promising

    0

相关资讯

美国医生利用3D打印心脏救活一先心病婴儿

图为3D打印的心脏  据外媒报道,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改变人们生活,之前就有许多关于3D打印义肢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的报道。纽约长老会医院的埃米尔·巴查博士(Dr.Emile Bacha)医生就讲述了他最近使用3D打印的心脏救活一名2周大婴儿的故事。 报道称,这名婴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缺陷,它会在心脏内部制造“大量的洞”。在过去,这种类型的手术需要停掉心脏,将其打开并

沪实施首例3D打印引导下左心耳封堵术

日前,上海仁济医院心内科何奔教授带领团队成功实施上海首例3D引导下左心耳封堵手术。“3D打印的心耳模型让我们更好地摸清‘地形’,找到最佳位置,封堵血栓窝点,达到预防左心耳血栓脱落引起患者卒中或致残的目的。” 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人口老龄化,房颤的患者越来越多,据统计,65岁以上人口中,每10人就有一个房颤患者。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淤积在从心房伸出的耳状小囊——“心耳

这样的美腿你见过没?还是3D打印的

尽管3D打印正革命化假肢制造,但还未能快速提供低成本的美观假肢。Exo-Prosthetic 假肢或许可以替代传统机器假肢,使用3D扫描和打印技术来制造美观个性的钛金属外骨骼,还可以完全复制截肢部分的外形。 仅在美国,就有200多万截肢人士,每年进行18.5万次截肢手术,90%涉及下肢。尽管标准假肢帮助患者们重新获得了大部分自由和肢体功能,但却要在经济上和心理上付出成本。而且

日本开发出3D打印皮肤和关节的技术

目前,日本国内有2000多万人需要移植皮肤、骨骼、软骨和关节等组织。东京大学医学系附属医院日前宣布,其研究小组利用3D打印机和基因工程学技术,成功开发出了能在短时间内批量生产可移植给人体的皮肤、骨骼和关节等的技术。 目前实施移植手术时主要使用从患者本人患部以外的部位切除的组织,这给患者身体造成很大负担。此外,还有利用动物组织和塑料等为原料,利用3D打印机制作移植用组织的方法。这种方法虽能减轻患者

技术宅用3D打印帮妻子治疗脑瘤

  2013年的夏天,Pamela Shavaun Scott每天的无时无刻不都在经历着难以忍受的头痛,已经到了整夜无法安然入睡的地步。 于是Scott进行了首次磁核共振成像检查(MRI),放射科医师们发现她的脑内存在一个直径约为1英寸的肿块,但专家们表示这并不是致命的肿瘤,也没有采取过多的干预治疗。 而就在三个月后,Scott又去做了第二次磁核共振检查,不过这次专家们说出了一

中国首例3D打印技术导航TAVI手术完成

记者2月1日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获悉,该院心外科课题组在国内首次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TAVI),成功为一位77岁高龄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关闭不全患者实施了TAVI手术规划与导航。 据课题组负责人王春生介绍,3D打印技术目前已在骨科、牙科等专业开始临床使用,但在心脏外科的应用刚刚起步。 TAVI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有很大的区别,医生在手术中无法直视心脏全貌,更无法切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