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R:肿瘤位置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后结果的影响

2022-04-24 xuyihan MedSci原创

本项研究证实前部位置是低位直肠癌局部复发、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直肠癌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是由Heald在1979年首次提出的。他强调,应沿胚胎平面进行锐利的剥离,将带有肿瘤的直肠和其直肠系膜全部切除。在全球范围内实施TME治疗直肠癌已经取得了局部控制的普遍和显著的改善,5年的局部复发率从25%-50%降至3%-8%。由于这个原因,TME已经成为目前外科手术的标准术式。在TME手术中,剥离直肠系膜的远端前外侧是该手术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因为有密集的粘连和直肠系膜在尾部变薄。这给实现清晰的切除带来困难,尤其是涉及直肠前壁的肿瘤。有研究显示肿瘤前壁位置与生存率的提高有关。

与此相反,Chan等人认为前壁位置是局部复发和总生存率下降的独立风险因素。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对距离肛门边缘6厘米以内的直肠癌患者进行了评估,以验证肿瘤位置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后预后的影响。

这是一项在中国华西医院进行的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研究人员将2011 年-2016 年接受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纳入了本项研究。根据肿瘤位置将患者分为前组和非前组。倾向得分匹配分析用于减少选择偏差。主要观察终点是肿瘤局部复发情况。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和环切缘阳性率。

 

本项研究共纳入 404 例患者,通过倾向评分匹配分析生成 176 例对照病例。多变量分析表明,肿瘤前方位置是局部复发(HR,12.6;p = 0.006)、总生存期(HR,3.0;p < 0.001)和无病生存期(HR,2.3;p = 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 对于临床 II/III 期或 T3/4 期的患者,前方位置仍然是局部复发率较高和生存率较低的预后因素。临床 II/III 期 (1.4%) 或 T3/4 (1.5%) 肿瘤未位于前部的患者局部复发很少见。

 

本项研究证实前部位置是低位直肠癌局部复发、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临床 II/III 期或 T3/4 肿瘤且不在前方的患者,应考虑更严格和选择性地使用新辅助治疗。

 

原始出处:

Wu, Qingbin. Et al. Effect of Tumor Location on Outcome After Laparoscopic Low Rectal Cancer Surgery: A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Analysis. Diseases of the Colon & Rectum.2022.

作者:xuyih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新研究表明,采用堃博医疗Archimedes系统的融合透视和血管映射进行的虚拟支气管镜导航能安全有效地获得肺肿瘤高活检率

该研究展示了该公司的Archimedes®虚拟支气管镜导航(VBN)系统在指导周边肺部病变采样方面的有效性。

Nature子刊:华南理工王均/熊梦华等开发治疗癌症的pH超敏纳米去垢剂

pTNT的设计实现了在0.1的pH变化下膜裂解活性材料功能的精准控制,为肿瘤乃至耐药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和新思路。

“冷肿瘤”变“热肿瘤”!武汉大学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新进展

研究发现,通过抑制去泛素化酶USP8的功能可以重塑免疫微环境,使冷肿瘤转变成热肿瘤,从而显著提高免疫检查点PD-1/PD-L1抗体对肿瘤的治疗效果。

Nature Nanotechnology:厦门大学刘刚团队开发新型纳米囊泡疫苗平台,可介导超强抗肿瘤免疫活性

现有肿瘤疫苗如新抗原疫苗及各种载体疫苗均依赖于在机体内与宿主 APC 的随机接触,不适当的接触可能导致免疫应答的沉默;同时,CD8+ T细胞的活化过度依赖于抗原交叉递呈,该递呈方式机制复杂且效率不高。

​Small: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基于天然纳米材料构建个性化多功能肿瘤原位疫苗

肿瘤疫苗已经成为人类抗击癌症的热门领域。理想的肿瘤疫苗可以将抗原和佐剂共同传递给抗原递呈细胞(如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免疫反应杀伤肿瘤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