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Radiology: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严重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治疗评估中的应用

2023-03-08 shaosai MedSci原创

近年来,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I)已被多项领域用于准确评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如形态、成分及其易损性。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ICAD)是脑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与卒中复发的高风险有关。现阶段临床上对有症状的严重ICAD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仍是个问题。但已有人提出了几种治疗策略。首先,采用抗血小板治疗来预防血栓栓塞。其次,建议进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治疗以恢复血流。最后,对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进行医疗管理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是预防不同血小板激活途径的有力方法。在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和预防复发性缺血性卒中方面,多项研究已经探讨了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研究发现,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在减少经颅多普勒超声的微栓塞信号方面比单纯应用阿司匹林更有效。

目前大多数关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或血管内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结果或管腔狭窄的改善上,而不是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疗效。近年来,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I)已被多项领域用于准确评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如形态、成分及其易损性。据报道,斑块增强与斑块的易损性密切相关,并与近期脑血管缺血事件独立相关。一些研究表明,HR-MRI可用于跟踪评估他汀治疗期间颈动脉和颅内斑块的特征。目前据我们所导致,利用HR-MRI对ICAD进行药物治疗和球囊血管成形术的疗效数据不多。

近日,发表在European Radi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利用HR-MRI探讨了药物治疗和球囊血管成形术对有症状的严重狭窄患者斑块特征的显示及评估,对临床进一步明确治疗效果及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持。

项前瞻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对在本机构内就诊的有症状的严重狭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评估哪位纳入研究患者均接受了药物治疗或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在基线和3、6和12个月时接受了HR-MRI检查。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随访时的斑块特征与基线时的斑块特征。比较两组之间缺血事件复发的差异。 

共评估了37名患者(26名男性;平均年龄=60.5±11.6岁)。在68个斑块中,42个(61.8%)只接受了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12个月时,最大斑块长度(p = 0.004)、最大壁厚(p = 0.036)和斑块增强(p = 0.001)都比基线明显减少。在球囊血管成形术后3个月,与基线相比,管腔狭窄(p = 0.048)明显减少。在球囊血管成形术后6个月,最大斑块长度(p = 0.011),最大壁厚(p = 0.003)和管腔狭窄(p = 0.001)都比基线明显减少。两组之间的缺血事件复发没有发现差异(p = 0.458)。 


 一名39岁的男性,患有严重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在基线和12个月的医疗治疗中进行的mr检查图像。TOF MRA MIP(左)和重建的MRA图像(右)在基线(a)和12个月医疗治疗(b)时进行。基线前(c)和强化后(d)的T1加权图像(左)和重建图像(右)。治疗12个月时,强化前(e)和强化后(f)的T1加权图像(左)和重建图(右)。基线的MR图像显示左MCA的M1段严重狭窄(a,箭头)和相应的管壁增厚与增强(c,d,箭头)。在12个月的治疗中,管腔狭窄(b,箭头)、管壁增厚和斑块强化(e,f,箭头)与基线相比都明显减少

研究数据表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12个月的药物治疗中收缩并趋于稳定。球囊血管成形术后6个月,斑块负荷明显减少,这为ICAD的治疗策略的应用和选择提供了证据及依据。
原文出处:

Juan Huang,Sheng Jiao,Yuhui Chen,et al.Efficacy of medical treatment and balloon angioplasty for severe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a high-resolution MR vessel wall imaging.DOI:10.1007/s00330-022-09218-z

作者:shaosa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2023-03-08 yangchou

    好文章,谢谢分享。

    0

相关资讯

JACC:高出血风险患者PCI术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更佳持续时间

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高出血风险患者,与连用3个月的DAPT相比,连用1个月的DAPT的出血风险更低

JAHA:高血糖、随后卒中风险和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疗效分析

就诊时的高血糖与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轻微卒中后复发性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相关。快速、简单的血清葡萄糖水平测定可能是一种有用的生物标志物,以用于识别后续缺血性卒中风险特别高的患者。

Neurology:脑卒中发病后15-180天添加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重抗板治疗降低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

近日,有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来自 csps 网站的数据对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对于急性非心源性栓塞性卒中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在卒中发病后15至180天添加西洛他唑可降低复发性缺血性卒中的风险。

JAMA Cardiol: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双重抗血小板治疗1-2个月后改为氯吡格雷单药治疗的效果

1-2个月的DAPT治疗后继以氯吡格雷单药治疗的净临床效益劣于标准的12个月DAPT疗法。

ESC 2022:15个月随访显示对高出血风险患者采用短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更为有利(MASTER DAPT研究)

近年来的多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如ZEUS和LEADERS FREE研究,已经证明了高出血风险患者在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基础上接受1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

JAHA:黑人和白人成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后的出血风险

黑人和白人患者出院后双抗血小板治疗相关出血的风险无显著差异。两组出血风险评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