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 Heart J:中等收入国家中决定房颤患者是否使用抗凝药的因素有哪些?

2017-11-15 王淳 环球医学资讯

2017年10月,发表在《Am Heart J》的一项由罗马尼亚、巴西、阿根廷、中国和印度的科学家进行的研究,考察了房颤患者表现和抗栓治疗的地区差异。

2017年10月,发表在《Am Heart J》的一项由罗马尼亚、巴西、阿根廷、中国和印度的科学家进行的研究,考察了房颤患者表现和抗栓治疗的地区差异。

背景:房颤(AF)是全世界最常见的一种持续性心律失常。但是,来自中等收入国家的当代对比数据较少。

方法:通过分析IMPACT-AF试验的基本特征来分析5个中等收入国家(阿根廷、巴西、中国、印度和罗马尼亚)表现和AF抗栓治疗的地区差异,以及抗栓治疗处方相关的因素。

结果:IMPACT-AF在48个站点纳入2281名患者(69 ± 11岁,47%为女性)。总体上,66%的患者在基线时使用抗凝药,范围从中国的38%至巴西的91%。未处方抗凝药的前3个原因是患者偏好/拒绝(26%);同时有抗血小板治疗(15%);医生权衡利弊决定(13%)。在一个多变量模型中,处方口服抗凝药相关的最明显因素是先前无大出血(比值比[OR],4.34;95%CI,2.22~8.33)、无酗酒(OR,2.27;95%CI,1.12-4.55)、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史(OR,2.10;95%CI,1.36-3.26),预测准确性较强(c统计值=0.85),然而处方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合用的主要因素是先前冠脉血运重建(OR,5.10;95%CI,2.88-9.05)、先前心肌梗塞(OR,2.24;95%CI,1.38-3.63)、无酗酒(OR,2.22;95%%CI,1.11-4.55),预测准确性较好(c统计值=0.76)。

结论:IMPACT-AF提供了5个中等收入国家AF抗栓治疗的当代数据。先前无大出血和冠脉血运重建分别是处方抗凝药和与抗血小板药合用的最重要因素。

原始出处:

作者:王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7-11-17 zhaojie88
  2. 2017-11-17 slcumt
  3. 2017-11-16 yfjms

    学习

    0

相关资讯

Circ Cardiovasc Imaging:心房颤动患者的瓣膜叶面重塑不足会出现啥结果?

在房颤患者中,瓣膜叶面重塑跟不上瓣环扩张,而不是单纯的瓣环扩张,与MR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Heart:外伤性颅内出血与随后的房颤风险增加有关!

在这项大规模队列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创伤性ICH患者未来发生AF的风险更高。仔细监测AF的发生和适当的抗凝治疗对于创伤性ICH患者可能很重要。

J INTERN MED: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哪些因素与抗凝药物的选择有关?

由此可见,服用阿哌沙班的房颤患者卒中风险评分要高于服用VKAs的患者。有趣的是,对于服用达比加群的人群可以观察到相反的结果。

Int J Cardiol:非VKA口服抗凝剂在一定TTR阈值内相比华法林对卒中有更优疗效

华法林对房颤(AF)患者中风预防的疗效和安全性取决于治疗范围(TTR)(国际标准化比例(INR)为2.0-3.0)的时间。近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发表了一篇针对不同药物在中风预防疗效方面的研究。这项荟萃分析的研究重点是评估非VKA口服抗凝剂(NOAC)与华法林在不同中位TTR(cTTR)阈值下的相对疗效和安全性。

Eur Heart J:高血压前期和空腹血糖受损与新发房颤相关吗?

即使在一个无合并症的健康亚洲人群中,高血压前期和IFG是房颤的重要危险因素。具体地说,当高血压前期,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最后结合IFG,新发房颤的风险尤其是在BMI低于25 kg/m2的患者中增加。

Circulation: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心房颤动风险之间相关性分析!

由此可见,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个体中,较高的循环FT4水平,而不是TSH水平,与增加的AF发生风险相关。